• 24阅读
  • 0回复

韶山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23
第5版(文学作品)
专栏:

  韶山纪事
谭谈
对这个山村——不,对这座山城的人民来说,这是一个沉甸甸的日子,一个无比庄重的日子!那一天,他的一声啼哭响落在这个山村。这个山村孕育了他,他让这个山村添彩,使这个山村增辉!他从这个山村走向全中国,走向全世界。
走下火车,踏入这座山城宽广、整洁的街道,一股浓烈的气息便扑鼻而来。使你强烈地感觉到,这全城的人民在迎接一个喜庆的日子,在举办一个隆重的节日。大大小小的书店里、书摊上,满架满架的书,全是研究、颂扬、记述毛泽东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超人的雄才大略和伟大的历史功绩的各类书籍。离市政府不到一公里的那座秀丽的天鹅山上,毛泽东的乡亲们,正在建一座不朽的丰碑——韶山革命烈士陵园。山脚下,一柱三角形大理石门标,托起一座花环式的门楼。这个风格独具的陵园门楼,是韶山人民用心灵编织的告慰亲人英灵的花环!“泪飞泉”(取毛主席《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中“泪飞顿作倾盆雨”之意境)、“六英亭”(纪念主席一家为革命牺牲的六位亲人)、“五英亭”(纪念毛主席亲手建立的韶山党支部第一届支部成员,他们为革命先后牺牲了)……正在加紧建设。石工们那丁丁当当的敲击声,如一声声鼓点,似乎都在赶着那一个日子……
在那个不可忘却的年代里,这个山村的一代人跟着毛泽东站起来了,许多人因跟着毛泽东而倒下去了。历次革命斗争中,这块只有210多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上,便先后有1598人为革命献身,现在被认定为革命烈士的,就有146位。没有他们的献身,怎么会有我们国家的今天,我们人民的今天呢?怎么会有那一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发出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个庄严的声音呢?
中国人民跟着毛泽东站起来了,韶山人民也跟着毛泽东站起来了。解放后,这里的各项事业迅速发展起来。农业,一年一个新台阶;工业,从无到有,到不断壮大;随着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对毛泽东的景仰,这里的旅游事业也迅速发展起来。1990年12月26日,在毛泽东诞辰97周年的时候,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韶山市。建市的大会却迟迟没有开。他们在等着什么呢?原来,在韶山的乡亲们的心里,还有另一个沉甸甸的日子。那是6月25日。毛泽东在离别韶山32年之后,于1959年的6月25日,回到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上来了,看望他的乡亲们来了。1991年6月25日到了。这一天,离1959年的那一个6月25日正好又是32年了。建市的庆祝大会,就在这一天举行。这是韶山人民一个盛大的节日。山村,从此一跃为山城。新成立的中共韶山市委举行第一次常委会,做出了要在毛主席诞辰100周年的时候,在韶山兴建韶山革命烈士陵园、毛泽东诗词碑林、毛泽东图书馆、毛泽东铜像等一批永久性纪念项目。这消息在报刊上透露出来后,湘潭各界纷纷捐款,支持这些事业。
在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下,韶山的永久性纪念工程正在按计划顺利进行。这个碑林共竖碑100块,其中毛泽东诗词碑66块,其余34块为赵朴初等名人题词。碑大小不等,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全是用汉白玉或花岗岩刻成。其中诗碑《七律·到韶山》,宽12.26米,高8.3米,厚0.99米,分别代表毛泽东的生日、寿数和忌辰。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刻碑。这是一个毛泽东诗歌艺术的殿堂,更是一个毛泽东书法艺术的殿堂。一代伟人的思想风采和艺术天赋,将从这一块块石碑间飘逸出来……
韶山人不仅在加速建设一些纪念性工程,以表达自己对毛泽东的怀念之情。同时,他们艰苦创业,奋发拚搏,决心把一代伟人的故乡建设好。建市两年多来,各项工作都发生喜人的变化。每一个韶山人的肩头,时刻都压着一种责任,那就是:在外国人面前,我是中国人;在中国人面前,我是韶山人!我们韶山人,要有毛主席家乡的光荣感,继承毛主席光荣革命传统的责任感,加速毛主席家乡建设的紧迫感。
啊,韶山人,毛泽东的乡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