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把农业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烟台市农业高速发展的启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6-28
第1版(要闻)
专栏:

  把农业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
——烟台市农业高速发展的启示
本报记者戴玉庆
在胶东半岛采访,这里的农业发展速度令我们惊讶。1992年,“老天爷”不帮忙,可烟台的农业总产值仍达到9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9.6%。记者问烟台市委书记杜世成缘由,他答道:“我们正在向‘市场农业’要速度,要效益。”
  着眼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就会发现农业同工业一样具有极大的魅力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10多年间,不少地区在确定经济发展战略时都注意到工业化对于摆脱经济落后状况的重要意义,但对农业的发展则重视不够。烟台市在连续多年保持工业快速增长的同时,也觉察到农业所具有的广阔市场前景。杜世成认为,在发展乡镇企业方面,烟台虽然落后于江南一些先进地区约5年时间,但在开发市场农业上,我们则有可能领先。关键是应当不失时机地把农业推入市场,根据效益原则调整农业结构。
在烟台,农业市场确实极具魅力。这里气温适宜种菜,加之有天然良港,可以很快把鲜菜运抵大连港,然后辐射东北三省。利用南北蔬菜上市的时间差,烟台农民每发展一亩大棚菜一年最少可获利1万元以上。
烟台陆地面积的60%是丘陵,适宜种果木。为此,各级领导号召开发“山上烟台”,引入优良果种,产品直输海外市场。今年烟台苹果尚未上市,香港市场就预先订购了40万吨。
烟台人把发展水产养殖称为“海中捞金”。举例而言,一个不足50克的鲍鱼在国际市场上可卖10多美元;只用4公斤河豚就能换回一台彩电。目前,在烟台900公里海岸线上,人们正向300万亩可供养殖海产品的海域进军,积极开发“海上烟台”。从市场角度算帐,“蓝色牧场”的效益比千顷良田还高。
烟台在调整农业结构中既放手鼓励农民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也注意稳定粮油等基本农产品的种植面积,采取了“稳一块,活一块”的指导方针,并开辟多种途径增加农业投入。去年,烟台农业经济总收入已达270亿元,比上年增加了38.1%。这或许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市场信号。正如牟平县委书记赵树国说的:“从投入产出上分析,目前投资100万元建工厂一般需要3年才能收回投资,而发展某些高效农业项目,一年就能把本钱收回。现在,如果只热衷于投资工业,而没有看到农业的市场潜力,那就太不精明。”
  把农业推向市场,就应该让生产要素的配置“活”起来
在前几年农村改革中,人们可能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那些率先进入市场领域的乡镇企业和肉禽蛋奶等农副产品往往发展很快。这是为什么?一个关键的原因是,市场往往能够较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烟台市在探索市场农业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就注意到尽可能运用市场机制,灵活有效地组合农业生产要素。
农业机械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但在农户分散经营的情况下,烟台农村的大量农机具一度难以发挥规模效益。农忙时,家家户户为农机马力不足发愁;而到了农闲,又有大量农业机械闲置。如何解决这个矛盾?莱阳市的农民们办起了农机股份合作公司,把分散在各家各户的农机折成股份,集中起来,统一使用。那些没有农机设备的农户则采取劳务入股的方式介入公司活动。到了农忙时,农机公司的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一齐出动,以极高的工效排解了一家一户难以克服的困难;农忙过后,公司又可以组织运输等其他经营活动。这样做的好处是,公司按照经济规律组织经营管理,农民则根据专业化分工的原则安排田间作业,双方都提高了效益。这正是市场在配置生产要素中体现的魅力。
在传统体制下,农村科技机构同市场基本上是“两张皮”,不利于发挥科技这一农村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的作用。现在,烟台涌现出一大批民营农业科技组织,它们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吸纳了大批农村科技人才,推出的成果实行有偿转让,仅以粮菜间作技术为例,就使每亩农田的收益达到6000多元。尽管一些科技成果的转让费达到一亩几十元、上百元,但农民仍然排队争购。因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帮助农民大幅度增收,当然也能为科技人员带来可观的收益。
市场农业的实践说明一个道理: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关键是要有市场观念,而市场观念的核心又是等价交换的原则。试想,如果农机公司和农业科研机构不向农民实行有偿服务,它们就不会有足够的工作原动力;同样,如果农民仍像计划经济下那样,一方面无偿使用农业机械和科技成果,一方面以不等价的价格向国家低价交售农产品,他们就同样难以有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农业向市场经济转轨,呼吁政府重新调整组织经济工作行为
在农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政府行为也面临着新的考验。在烟台市各级政府面前并列着两大问题:其一,要发展市场农业,就必须为农民提供如何尽快走入市场的途径;其二,市场农业并非“盲目农业”,在目前我国农村市场机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还应依靠政府的行为保证粮油等基本农产品的稳定供应。说到底,这两个问题实质上是计划同市场的结合问题。烟台市注意发挥转轨期间政府“模拟市场”的行为和作用,为了稳定主要农产品的生产供给,建立了粮食收购保护价和粮食风险基金制度。在粮食收购前,由市物价局、粮食局根据市场行情制定统一收购价格,在粮食集中收购期间价格一定不变;而在集中收购期以外的时间,则随行就市。同时,全市全年大约安排5000万元粮食风险基金,保证收购任务的完成,防止谷贱伤农。这些做法,既尊重了价值规律,又防止了粮价的大幅度市场自发波动,起到了稳定粮食生产的作用。
政府模拟市场的行为,还表现在组织农民进入市场方面。国际上的事实表明,完全按照自发的市场调节,广大势单力薄的农户往往会遇到垄断企业的不公平竞争,从而会破坏农村生产力的健康发展。为了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避开前人所走过的不成功的道路,烟台市各级党政领导部门进行了积极探索。他们在原有商业供销公司、外贸公司的基础上,帮助农民建立起各种农贸公司。公司一头连结千万家农户,一头伸入市场,形成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栖霞县在原县果品公司的基础上建立了“果品集团公司”,拥有23个分公司,200个生产基地,年产量达1.2亿公斤,带动了19万农户顺利进入市场。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如何发挥好政府的作用,这是一篇很值得重视的文章。烟台市组织市场农业的实践,还只是刚刚破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