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巴山的气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7-02
第8版(副刊)
专栏:中国匹克杯精短散文征文

  巴山的气味
向求纬
气味,这意思谁都能懂。可正如四川人将交谈称为“摆龙门阵”一样,川陕大巴山区的山民爱将“气味”说成“气气”。哪家炒肉,邻居有人抽抽鼻孔咂咂嘴:“好大股油烟子气气,真香!”
说起“气气”,我想起了那年巴山通公路的情景。那时我在川陕界梁边上的一个闭塞山村插队,后来做了民办教师。通车典礼那天,从陕西、从县城开过来好几十辆汽车,披红挂彩的,惹得几十里路外的山民都赶来观看。那场面煞是壮观,车队缓缓前来,公路两边的男女老少眼看着这从未见过的“大背老二”(当地人语)瞪着眼珠挤过来。
车停下来。有人不敢走拢。有人抚摸车身。有人弯下腰分辨是公是母。有人询问这家伙一顿吃多少粮食喝多少水。
这时,村上那位电影放映员,一个敦敦实实的回乡青年围着汽车转了一圈,忽然高声问:“喂喂,你们这些人闻出来没有?闻出来没有?这大背老二有股啥气气?嗯?”
满场皆无言以答。我这个当老师的也弄不透这学娃子有了什么新发现。半晌,那小子才神气地宣布:
“嘿嘿,我说这家伙怪不得本事那么大,好大一股电影气气哟!”
电影气气!电影是一种什么气味呢?作为一种独特的群众口头语言,我敢说坐在书斋里的脑瓜儿再灵光的作家也想不出来。“电影气气”,你那形容不出、捉摸不透,却又明白不过的某种内涵,莫不是在暗示:这就是大巴山的气味?
这些年我时不时这么玩味着。前不久进巴山采访,又遇见了我那位放电影的学生。他现在已是乡镇上一家豪华影视厅的经理。不唯如此,他还办起了古生物化石工艺品厂,让山里的宝贝流光溢彩地走出去飘洋过海,听说效益很可观,县上还让他去传播致富经哩。他在家里安了一部直拨程控电话机,在他那两楼一底的办公楼兼住宅里,把一盘电话号码拨得圆溜溜地转。我笑着问他,这回你发现电话机里有没有股什么气味?他说向老师您真神,这电话机里还真有股什么气气哩!上次有个外商和他通话谈生意没谈成,用句半生不熟的中国话发牢骚:“什么味儿!”他当时气得答不上话来,只在心里说:什么味儿?反正比你们那股子酸沼水气气好闻多了……
末了,我这学生半是认真半是开玩笑地说:“向老师,您是有字墨的人,您帮我命个名:这是一种什么气气?”
叫我说,大巴山就是大巴山的气味。
  (作者单位:四川省万县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