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康大姐回娘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7-04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康大姐回娘家
陈爱生万智敏
从万安县城顺江而下10公里,有一座依山傍水风光旖旎的村庄,名叫罗塘湾,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康克清的故乡。1911年9月7日,康克清便出生在罗塘湾一户穷苦的渔民家里。40天后,便被送给人家做童养媳。养父罗奇圭,敦厚、聪明、豁达。他在曾天宇、刘光万、刘冰清的领导下,秘密从事革命活动,1925年就加入了共产党组织。受其养父的熏陶和影响,康克清年幼就投入了如火如荼的革命活动,13岁便是妇协会的宣传委员,14岁就加入了共青团。1928年9月24日,她跟随陈毅上了井冈山。从此以后,她一直跟随毛泽东、朱德转战南北,欲血奋斗。直到解放后的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她才带着眷眷之情第一次回娘家省亲。
在短短的几天里,康克清给故乡人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群星般的感人事迹至今还在故乡人民中间传颂着。这里撷取几颗,以示故乡人民对她的深切怀念。
“艰苦奋斗的传统不能丢啊!”
1951年3月初的一天,江西省委书记陈正人从南昌打来电话,通知万安县委书记刘彦:
康克清同志明天回万安省亲,做好安全工作。
刘彦书记放下电话,喜上眉梢,万分高兴。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何况康克清是万安人、朱总司令的夫人、全国妇女联合会少儿部部长,德高望重,声誉极高。他立即进行了接待和安全工作的部署:一边派出几个人带着十几匹战马到高陂去迎接(那时万泰公路还未通车),一边邀请了一批知名人士备了好几桌酒席为康克清接风洗尘。去接的同志等了一天,还未见到康克清的人影。原来,康克清只是坐了一艘火轮汽船,带了一男一女两个随员不张声势地来到万安县城。那年,她四十来岁,身体结实,精神饱满,端庄的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笑意。当她知道县里的精心安排后,连连说道:“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接着,她又心平气和地对县领导说:“我回到这里,就是回到了娘家。你们不要惊动百姓,不要多花钱,不要浪费。现在刚解放,国家很穷,人民的生活还很艰苦。艰苦奋斗的传统我们可不能丢啊!”县委领导说:“康部长,您是有功之臣,几十年才回一趟,不容易啊,这是故乡人民的心意!”康克清和蔼地笑了笑,高兴地端起茶杯,“好,我就喝杯茶。俗话说:‘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故乡水嘛!’”不久,她听完县领导的汇报后,就带人回罗塘去了。
“人民的公仆要和人民在一起!”
康克清对组织上说:“我是回娘家,不要惊动百姓。”但是,她回故乡的消息,却似三月春风一下子就呼啦啦地吹进了千家万户。大村小村,男女老幼,都怀着崇敬的心情来看望康克清。这下可为难了负责保卫工作的公安人员。为了保护她的安全,县公安局侦察股股长张殿君在康克清下榻的老屋安排了几个人,谢绝非亲非故的人拜访。康克清的老屋,是一幢四扇六间砖木结构的瓦屋,面积只有75平方米,墙壁脱落,破旧不堪。康克清在屋内和亲人畅叙离别之情。后来她得知张股长的安排后,温和地对他说:“我们党能够打败蒋介石取得胜利,靠的就是人民群众。现在,我们当上了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不和人民在一起,怎么行呢?人民的公仆要和人民在一起嘛!”接着,她兴致勃勃地向人们介绍起1928年9月陈毅率领红军来罗塘的情景……
“红军来到罗塘,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不进老百姓的家,宿营在外面。陈毅就召集我们开会,讲要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向敌人作斗争,为红军筹粮菜。我们就组织起男男女女几千人,把丢到塘里的枪枝、梭标都捞起来了。后来,国民党81团来了,陈毅见敌人比我们强大,就立即撤回井冈山。我就是那次跟陈毅上井冈山的……”
抚今追昔,康克清滔滔不绝,越讲越激动,“那时,红军能建立根据地,打败敌人,靠的就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生活的源泉啊!”大家听了,一阵温暖,深受教育和鼓舞。康克清接着吩咐说:“乡亲们要来见的,都可以来,不要阻拦。”于是,看望的人就更多了,络绎不绝,人山人海。康克清亲自为他们敬烟倒茶,和他们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鼓励他们听党的话,重建家园。处处平易近人,和颜悦色。年长的人都夸道:“桂秀还是桂秀(康克清小时的名字),和以前一样,热情爽快,没有一点官架子!”
“革命胜利了,我们不要忘记他们!”
省亲的时间只有那么几天,是多么地短暂,然而,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康克清还抽空看望农民和烈属,走家串户,问寒问暖。在走访中,还时而向陪同的人介绍以往的事情。她说:“大革命时期,万安就搞得轰轰烈烈,走在其它县市的前面。特别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万安暴动,全国闻名。毛主席在井冈山派人来和我们联系,可是蒋介石却惊恐万状,派重兵来镇压,企图一举扑灭这燃烧的革命火种。于是,遂川、泰和、万安三县的匪兵和国民党杨如轩的81团、79团联合来围剿我们,烧了很多房子,杀了很多人。”在村背村的石灰桥上,康克清触景生情,神色暗淡。她凄凉地说道:“就在这桥上,国民党杀了我们100多人,那时,桥下的水都是红的。刘冰清夫妇俩都是在这儿惨遭毒手的。当时他老婆身怀孕儿,敌人杀害后,婴儿还在母胎里跳动,惨不忍睹啊!……”她哽咽着再也说不下去了,泪水夺眶而出,滚滚而下。她默默地站在桥上,默默地站在桥上。陪同的人,个个心潮起伏,感叹不已,和她一起肃穆而立,默默地志哀。伫立了许久,一位干部才劝她说:“康部长,我们到刘光万家里去看看吧!”康克清点了点头,拖着沉重的脚步,缓缓地离开了石灰桥。
刘光万,是罗塘双龙村人,距大禾场康克清的家只有2公里。他是刘冰清烈士的堂侄,是堂叔冰清带他出去的,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他们都是万安革命的早期领导人。万安暴动时,刘光万是第四路的总指挥,英勇善战。暴动胜利后,他被选为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是江西省第一个县苏维埃主席。国民党围剿时,他带人上了井冈山。1929年12月,他以红四军交通队党代表的身份参加了著名的古田会议。1931年11月,他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康克清就是在曾天宇及他的领导下,参加革命活动、踏上革命征途的。她们一行来到双龙村,一位村干部反映说:“刘光万、刘冰清的房子都被国民党烧了,他们的亲人也都被国民党杀掉了。”康克清听后,心情悲痛,沉默不语。是啊,为了革命胜利成功,为了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有多少革命战友英勇牺牲、慷慨就义,他们才是真正的功臣啊!
村前,有位老婆婆衣着褴褛、银发散乱,拄着一根棍子,背着一捆柴茅在踽踽而行。康克清赶紧迎上去,帮她放下柴茅,向她问寒问暖。当她知道老婆婆的两个儿子都为革命牺牲而今孤独一人时,嘴巴嗫嚅了半天才说出来:“他们是功臣,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革命胜利了,我们可不能忘记他们。罗塘是革命的策源地,有许多烈属,孤儿寡母,我们要办敬老院、儿童福利院,让他们享受到党的温暖。这样,先烈在九泉之下也会安息长眠的!”语重心长,感人肺腑。陪同的人都颔首点头,暗暗表示要继承先烈遗志,建好家园,照顾好革命烈属。康克清接着吩咐秘书拿出100元钱,塞到老婆婆手里,亲切地说:“大娘,您收下,就当是您女儿孝敬您的。”老婆婆捧着钱,泪水顺着苍白的脸潸然而下。她连连说道:“好人,您是好人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