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东方神韵耳目一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7-07
第8版(副刊)
专栏:长短录

  东方神韵耳目一新
沈默
近年来各式电视晚会颇多。看得多便不以为奇,无形之中,口味也渐渐变得苛刻了许多。日前从电视上看过1993年北京国际电视周的开幕式晚会《东方神韵》,倒是感觉有一股耳目一新、不同以往的新鲜气息。
首先,《东方神韵》确有东方味道、民族特色。别的且不论,单就几段舞蹈场面,就足以让人荡气回肠,经久难忘。尤其是《蜡染女》、《黄土黄》和《一个扭秧歌的人》,或款款深情沁人心脾;或大气磅礴动人魂魄。既有中华民族勤劳善良的忠厚乐观精神,也有炎黄子孙敢爱敢恨、万难无悔的性情与心胸。几段舞蹈阴柔与阳刚之美并举,浪漫与现代精神兼蓄。这几年来,此类舞蹈作品,早已难得看见了,尤其是电视上看舞蹈,多是为歌曲“镶花边”的伴舞。
其二是专题创作,保持艺术的严肃性。电视晚会数量多的另一面,是创作质量舞台形象的参差不齐。有些晚会其实是借一个题目,拉一帮演员;搞拼盘、炒冷饭;或者找几个所谓国际名流、港台演员把场面一撑。一眼望过去好像挺热闹,看过之后才发现晚会题目形同虚设,无所谓真正的艺术创作。《东方神韵》在这方面的确显得出落于一般。特别在《TV风采》一段中,看得出来歌曲和舞台处理都是精心设计和创作的,并不敷衍了事。
其三是兼收并蓄、博采广取。《东方神韵》在艺术内容和形式上的丰富性,有目共睹。音乐、舞蹈、戏曲;通俗、民族、美声;传统、现代、未来,几乎应有尽有,加上那只古朴浑厚的大钟;看得出来编导在这方面是认真费了一番心思的。一台晚会要想面面俱到是很困难的,更何况近几年搞晚会,“丰富多采”一类的语言虽然总是在说,但是单调乏味的形式却是时有所见。依笔者看法,这好像不光是个认识水平问题,其中更有艺术创作和审美判断的功力问题。
但愿我们的电视文艺晚会越搞越“精”,而不光是越搞越多,更不是越搞越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