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取消指令性生产计划九成县市放开粮价我国粮食全面进入市场调节轨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7-08
第1版(要闻)
专栏:

  取消指令性生产计划九成县市放开粮价
我国粮食全面进入市场调节轨道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记者陈瑶陆斌)经过十几年以放开价格、放开经营、放开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我国粮食体制改革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来自国家有关部门的材料显示,目前我国已经取消指令性粮食生产计划,90%的县市已放开粮价,全国性、区域性、地方性三级粮食批发市场体系初步形成,粮食流通企业也已全面走向市场。粮食问题专家认为,这标志着粮食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商品,在我国已开始全面进入由市场调节的轨道。
我国是从1985年起取消粮食统购制度、实行合同定购的。此后定购基数不断减少,1992年全国粮食合同定购约为500亿公斤,不足当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8。
从1979年至1992年的14年间,我国先后七次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提价幅度达2.35倍。同时逐步将酿造、食品等行业用粮由平价供应改为议价供应,并两次大幅度提高粮食统销价格。然后进行放开粮价的试点,并推而广之。至此,长期以来粮价严重扭曲的矛盾基本解决,粮价的市场形成机制开始运行。
目前,一个较为完善的粮食市场体系已经在我国初步形成。这一市场体系由两个全国性、12个区域性和数百个地方性以及数万个遍布全国城乡的粮食零售点组成。同时,国家从1990年起建立了专项粮食储备制度,并将在今后五年内投资近百亿元完善粮食仓储设施。
我国各地的粮食流通企业也已全面加入市场。被逐步推向市场的各地粮食企业积极发展粮食企业集团,拓展粮食进出口业务,同时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在竞争中求得了生存和发展。
有关方面的人士指出,我国粮食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仍需深化。当前的改革重点一是国有粮食企业应加快转换经营机制,二是尽快健全、完善全国统一、全面开放、规范化、可调控的粮食市场体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