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为构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将调整城市布局及发展战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7-08
第1版(要闻)
专栏:

  为构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上海将调整城市布局及发展战略
本报上海七月七日电新华社记者季进成、本报记者吕网大报道:为实现二○一○年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目标,上海重新修订构筑“二十一世纪上海”的发展战略及相应的城市总体规划。这是日前结束的上海市规划工作会议传出的信息。
八十年代初,经各方深入探索形成了一个上海发展战略及上海城市总体规划。这个发展战略及城市总体规划对上海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进入九十年代后,上海的战略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城市规划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次会议就是要从发展战略和城市总体规划上体现并落实党中央确定的上海的城市功能和目标。
会议强调,城市总体规划的修订,必须着眼于下一个世纪上海的发展,必须着眼于上海城市功能的调整,必须着眼于上海城市布局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必须着眼于上海经济体制的改革。规划不能囿于传统观念上的上海城市,必须树立大上海的整体意识,把视野扩展到六千三百平方公里的整个上海做文章。
上海未来城市发展的大致框架设想是:一、基本形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城市规模。到二○一○年,全市户籍人口达到一千四百万左右,人口城市化水平达百分之八十,城市化地区达到一千平方公里左右;二、基本形成“多心组团式都市圈”。在全市六千三百平方公里范围内形成由一个市级中心、若干个辅中心、六个二级市组成的“多心组团式都市圈”。这个都市圈按五个层次展开:以金融、贸易、信息、服务及大公司总部办公为主体功能,占地约五平方公里的中心商务区;以批发贸易、房地产、购物中心、中介服务、文化娱乐并保留相当住宅,占地约三十平方公里的中心商业区;以批发贸易、部分无污染工业和居住为主体,占地约八十至一百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以高度化工业加工区、储运中心和大型居民住宅区为内容,近六百二十平方公里的外环区;以六个二级市为依托的大片城市化地区。
按照这个规划,到二十一世纪初,上海将基本形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国际化大都市:建成中心商务区和中心商业区,基本形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主体框架,完善向国内外辐射的功能;浦东将作为上海现代化的象征,成为开放度最高、体制最新、设施最完备的世界一流水平的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区;全市人口分布符合生态城市要求,中心城区人口密度有明显降低;形成现代化特大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成现代化的对内对外立体化交通网络和先进的通信、能源、给排水、环保、绿化综合系统;形成具有高度文明的社会文化结构和与国际中心城市相称的健康向上的社会风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