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名物汇典繁花奇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24
第12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名物汇典繁花奇芬
东方生时
国家“八五”规划重点图书《中国古代名物大典》(华夫主编,济南出版社出版),乃上下两卷、800多万字2000幅插图的鸿篇巨制。这部具有古代类书和当代辞书双重功效的大书学术品位高,容量大,包涵了中国古代物态文化所涉的各个领域;而且,百余学人,针对我国文化遗产中儒道学说先道后器、重道轻器的思想传统定势,务使“器(物)之当重”的指导思想,也在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工作中得到明确的宣示。
这部《名物大典》有以下四个特色:
一、博览性。与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相关的万物,凡可指实者,无不广予罗致。囊括天宇地载、礼制人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哀乐百事、科技发明、制作工艺。按所涉生活领域,分作天象、地物、人体、耕猎、纺绩、冠服、饮食、宫室、交通、神异、科技、朝制、礼俗、货币、教育、文具、函籍、武备、日用、香奁、珍宝、资产、乐舞、游戏、雕绘、旌旗、刑罚、宗教、占相、医药、谷蔬、花卉、木果、兽畜、禽鸟、水族、虫豸等37个大类收编。甚至,即使不尽可指实,但对古人实际生活已作了深透的渗入,先民普遍在观念信仰中认定其有,且多见具象的描绘记叙诸物,如神话仙话传说中经常出现的人物(西王母、东王公、羲和、飞廉)、山川(蓬莱、方丈、姑射、白水)、草木(瑶草、灵芝、神木、扶桑)、禽兽(龙凤、麒麟、精卫、狴犴),也有专类的搜集。旁涉古代祭祀、刑罚、丧庆婚育、占相问卜、游艺玩乐的一些活动,不便勉强标举出所用物件者,也择要作了附录。
二、科学性。纵观古代名物文化研究学史,从第一部语词考释专著《尔雅》、传世的《释名》(刘熙)、北魏《物祖》(刘懋)及其以后诸多佚亡的探源正名之作,一直到清人陈元龙的《格致镜原》,已形成一个专书的系列,然而,其学术水平、知识价值和表现形态,只不过具有前科学性的意义。传统的编纂名物书典的体系,往往是名物和制度并列或相牵,界定不清,虚实莫辨,或有图新,也旧辙难易。现在《名物大典》本着复兴朴学的精神,力摒杂糅,独树大纛,将超越普通语词辞典中对名物词的考释内容,专辟为一个学科进行认真的分析探讨,作为具有现代科学意义的研究对象来处理。
三、兼容性。《名物大典》无愧为华夏物态文化百科全书之称。乍一看来似属当代专科辞典一类的工具书,却实在兼备古典大型类书的长处和风采。这一特点,不仅从全书分类排列的外在形式得到观感的体认;而且在内容方面也是要求每一主要词条释文的撰写,都尽量贴近现代百科全书的方式。它既阐及某物实体形制的演变史,重视出土文物的对照印证;又对其命名由来多所探索,物变名迁必有交代,而对异称别号勤摘谨撷,使其互现个性,寻绎异中之同,更能拈出同中之异。
四、系统性。此指编纂体例上的创新与优势。《名物大典》37个大类之下,按物名概念内在的逻辑联系,有主有次,分层有序地列出二级和三级小类目,纲目非常清晰。领衔的主词条,好比一个词族方阵的首领,使族中左邻右舍在其统率下相携而前,却又群落分明,真是道尽了“物以类聚”的种种旨趣。作为读者,连类排比地一路读去,按图索骥,逐一预检,已感到查索目标的方便有效;待见那应接不暇的同类名物排闼而来,更领会广启智益的一份殷殷之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