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沙荒中建起新家园——记冠县刘屯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7-07
第2版(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之角

  沙荒中建起新家园
——记冠县刘屯村
司印居
地处鲁西黄河故道的冠县刘屯村,作为平原绿化的一面红旗,早已闻名遐迩。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这个全国农业先进单位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走出了一条贸工农一体化、产销一条龙的新路子,1992年全村工农业总收入达到1190万元,人均纯收入3100元,公共积累1100万元。
历史上黄河改道,给刘屯留下了5000亩草木不生的沙荒。到60年代初,这里的人们依然过着“大风一刮白茫茫,沙压庄稼民断粮”的苦日子。
为了根治沙荒,与贫困永诀,自1963年冬开始,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村党支部书记刘兰盈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植树造林,打井修渠,一气干了18年。刘屯人靠一副肩膀两只手先后改造沙荒5000亩,营造起长5.5公里的3条防风林,还先后打机井100多眼,铺设地下浇水管道1300米,使5000亩凸凹不平的沙荒地,变成了以苹果、鸭梨为主的果园和保水、保土、保肥的丰产田。到198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上升到2500元。
治沙造林,发展果树,使刘屯人走上了富裕之路。但刘屯人明白,要迈向小康,还得在农副产品加工增值上做文章。
冠县是一个水果重点县,年产水果5000万公斤,年需包装箱100多万只。然而,偌大的一个产果县竟没有一个纸箱厂。“有资源,有销路,市场急需,为何不办个纸箱厂?”刘屯人为自己的发现击掌叫好。他们筹集资金,购买设备。1988年金秋季节投产以来,3个品种的纸箱不仅在当地畅销,而且远销河北、河南、山西等10多个省市和地区,当年盈利15万多元。
与此同时,他们还投资125万元,先后建起了两座恒温库,储藏能力达175万公斤。合算卖,不合算存,啥时赚钱啥时卖,有效地保证了水果增值。据测算,除去包装箱、制冷费外,水果平均每公斤可多卖6角多钱,年增值100万元左右。
这一成功的尝试,也坚定了刘屯人办企业的雄心。几年间,先后在县城和村内成立了贸工农总公司、冠达实业公司、建筑公司、金属回收公司、包装装潢公司、水果销售公司;建起了变电站、木器厂、镁制品厂等18处村办企业,还办起了招待所、农机维修、无线电修理等70个服务门店。去年全村企业总产值达到1500万元,实现利税300万元。今年1—5月份,创利210万元。
伴随着贸工商的迅速发展,刘屯昔日的土房草屋不见了,250多幢农民住宅楼拔地而起;往日的穷村僻壤,变成了日趋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全村农民储蓄总额已达500万元;村里有商店、医院、敬老院、中小学、幼儿园,还有农民科技学校、文化活动中心……按他们的话说:“除了拥挤和噪音,城里有啥俺有啥。”
更可喜的是,这个村以林补农、农业助工、工业反哺农业,经济走上良性循环。
近几年,每年林业、工业向农业投入30多万元,基本满足了农田基本建设的需要,有效地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化,以繁重的体力劳动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耕作方法,正在逐步被机械和科学种田所代替。全村拥有汽车、拖拉机、三轮车和排灌机械640部,开始做到运输、耕翻、灌溉、脱粒、粮食和饲料加工机械化,以科技进步、机械化作业、贸工商为一体、产加销一条龙的现代化农业的格局正在形成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