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选准带头人打好“温饱攻坚战”菏泽穷村农民三中有二年纯收过六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7-08
第4版(要闻)
专栏:

  选准带头人打好“温饱攻坚战”
菏泽穷村农民三中有二年纯收过六百
本报讯农民收入水平低下,领导班子软弱无力,是穷村的两大基本特征。山东省菏泽地委从多年扶贫工作中看清了这一点。他们把建好穷村领导班子,作为打好“温饱攻坚战”的奠基工程。1990年以来,先后选派8000余名干部到穷村,启动后进班子的活力,率领群众脱贫致富。如今,在全地区原来的穷村中,已有2/3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突破600元。
菏泽地区有7300多个行政村,到1989年,多数村已脱贫致富,但仍有1100多个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300元,其中170个村年人均纯收入仅200元左右。菏泽地委专题研究,认为穷村工作无起色,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是村党支部班子软弱无力,甚至瘫痪半瘫痪。
病根找到后,地委总结以往一些地方整顿基层班子“建时一阵风,建后即放松,支书就像走马灯”的教训,从地、县、乡先后选派8000余名干部到穷村,制定3年规划,以建班子为突破口,全面打响“温饱攻坚战”。首先选准带头人,先后把597名有经济头脑,有较高威信,有带领大家共同致富觉悟的年轻人推上党支部书记岗位。对那些一时难以从本村选拔理想带头人的村庄,则选派300多名乡镇党政干部和企业职工进村挂职、任职。
启动内在活力,是菏泽地区转化落后村班子的又一特点。他们推行党支部任期目标责任制,把农民增收与干部报酬挂钩,推广100个由穷变富村的经验,帮助穷村领导班子寻找治穷良方。地县水利、电力、农行、科技等部门和下派干部所在单位,在资金、物资和技术等方面向穷村倾斜,为其经济启动助一臂之力。
“温饱村里有穷户,村村脱贫不等于户户脱贫,脱了贫的还可能返贫。”菏泽地委深知,“温饱攻坚战”越到最后难度越大。全地区穷村中至今还有1.2万个农户、近6万人年人均纯收入在300元以下。再用3年时间使这些占全地区农业人口1%的穷户彻底脱贫,成了菏泽地区新的扶贫目标。今年年初,地委将扶贫的主攻方向由村转到户,并加强了帮困措施。
(赵锋利张宪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