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生命之火为祖国燃烧——记优秀共产党员陆裕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7-09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生命之火为祖国燃烧
——记优秀共产党员陆裕朴
新华社记者贾永张东波新华社通讯员王坤
鲜红的党旗覆盖着一个燃烧的生命,覆盖着一个把毕生的爱心都献给他的祖国和他的病人的医学专家。
淅淅春雨中,数以千计的人们最后一次簇拥着他,他们不相信这个历经磨难终不悔,3次切除器官却从未停止过攀登医学高峰的顽强生命会突然间停止燃烧。
雨水与泪水一起从脸上滚落,人们嘶声呼唤:陆教授,你真的走了吗?
他走了。然而他的声音,却依然回荡在大洋彼岸……
应美国7所大学之邀,1987年秋,陆裕朴踏上了这块阔别32年的土地。
鲜花、掌声、迎宾曲。美国医学界以隆重礼遇迎接这位中国同行显然有其道理。是他和他的学生成功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例10指完全断离再植手术;是他创造了修复大量包括长达20年的晚期神经伤的奇迹。他领导的第四军医大学骨科研究所,创造了38年无菌手术感染率低于0.002%,收治528名截瘫病人无一例发生褥疮的世界奇迹。他首创的婴幼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新疗法等技术,被国际医学界广为引用。
一时间,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斯大学以及路易斯安娜大学等,都响起了这位中国教授的声音。美国报纸甚至称他“占据了秋季的医学讲坛”。
在母校衣阿华州立大学,陆裕朴与当年留学时的同学菲利教授紧紧拥抱。菲利感慨万千:“你的选择是对的。”
“出来,不就是为了更好地报效祖国吗?”陆裕朴忘不了当年出国前与刘伯承将军的那次晤别。作为新中国建立前最后一批留学生,他的出国申请是南京第一任军管会主任刘伯承签发的。在医治一个饱经忧患但从此将充满生机的共和国这一点上,将军与这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是一致的。
然而,两年之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进修完毕,却回不来了——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宣布,所有在美国学习医学、理科、工科的华人均不得返回中国。
陆裕朴的心在呜咽。他驾车从东海岸一直开到西海岸。在一个“自由”的国度里寻找一个中国学者的自由。整整4年,他一刻也没有放弃归国的努力。他变卖了一切可以变卖的东西,购买了骨电锯、石膏电锯等全套的骨科手术器械。为了使这些器械能延长使用年限,就连各种型号的备用螺钉他都买了3000个。
1955年夏,他奇迹般出现在归国的海轮上,那时他才知道,他和其他31位学者的归来,是由于周恩来总理的努力。呼吸着太平洋上的清新空气,陆裕朴热泪盈眶,只有这时,他似乎才真正懂得了集合在五星红旗下意味着什么。
30多年过去了,面对数百位来自美国各州的专家侃侃而谈的陆裕朴已是国际公认的医学专家了。他用他的高超医术为黄土地上成千上万与他一样黄皮肤的人解除了病痛,也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在祖国的沃土上同样能够创造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在这位军队一级教授的遗物中,有满满两抽屉信件和卡片,哪些病人出院后仍需寄药,哪些病人应定期回院复查,连具体日期都在上面记载得清清楚楚。面对这一切,我们分明感到这位老人是在用自己的心吻接病员的心房。
校领导告诉记者,陆裕朴一生中,单是为危重病人献血就有6次,达2000毫升之多。
陆裕朴真的是在用劳动和创造的辉煌一程一程铺筑着生命的长途。作为教育家和中国最著名的矫形外科专家,他先后获得国家和军队科技成果奖41项。其中全国科学大会奖4项。他领导的研究所,成为国内一流的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的骨科中心。连他带的5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都被美、英等国专家称为“耀眼的星座”。他被总后勤部授予“模范医务工作者”称号。1990年,他作为“全国侨界十佳”,受到国务院表彰并得到江泽民总书记等会见……但,他总觉得他做得还远远不够。326万字的《实用骨科学》已经出版,晚饭后,他的办公室依然传出清脆的打字声,他还有许多著作要写;他要将半个世纪的执著探索和临床实践留给后人……
去年12月,陆裕朴的腰椎出现癌肿,这是他身上出现的第四种癌变。这一次他再也起不来了。每天要靠氧气、化疗、输液维持生命。
陆裕朴迎来了1993年元旦,又度过了春节。在他走进76岁的时候,四医大在他的病房里为他举办了从医从教50周年庆典。躺在病床上,他让人为他穿上军装,忽而老泪纵横:“我怕和大家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了……你们要努力……相信中国人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他走了。这位优秀共产党员留下的唯一作为个人的要求是在他的遗体上覆盖一面党旗。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周克玉中将代表总后党委亲笔复信,同意他的请求。于是,4月3日西安那个悲伤的雨天,鲜红拥裹着的那缕英魂仿佛还在燃烧……(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