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奔小康看住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7-10
第2版(经济)
专栏:

  奔小康看住房
李丽辉
一位教授终于分到了三室一厅,搬进去之后才发现:厕所排水不畅,电源插座接触不良;另一高层住户,夏天因水压低断水而忘记关水龙头,下班回来,水流满地,原因是地漏不通,而地上的水又殃及下一层住户,渗漏到床上,将新买的席梦思泡了个透湿……
类似的情况,不少住户都碰到过。据统计,我国城市住宅建筑合格率仅有60%,优良率40%左右,这个水平是相当低的。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上下了相当大的力气:1992年全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已达到7.2平方米;人均居住两平方米以下的特困户已经消失;城市居住条件不同程度得到了改善。到本世纪末,中国将步入小康,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要达到8平方米以上,要实现这一目标,全国平均每年至少要建1.5—1.8亿平方米住宅。
住宅具有超前性和耐久性,使用寿命达几十年,这么多的住宅怎样建才能满足人们的现有生活需求,并于几年十几年之后与我们的小康生活水平相适应?靠提高造价来造出好房子,为我们目前的经济状况所不容许;现在凑合着建,将来经济发达了再推倒重来也不实际,毕竟住房不是彩电冰箱,可以轻而易举更新换代。出路只有一条:即在我们今天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利用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地建好居民住宅,让普通的工薪阶层“居有其屋”、“居有好屋”。
小康住宅什么样
建设部对于城市住宅建设一直十分重视,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配合下,1989年在全国推出三个住宅试点小区,在此基础上,今年又推出了分布在14个省区的22个住宅建设试点小区。这些被称为“中国小康住宅样板”的建筑,在许多方面都使人耳目一新。
环境优美:大多数小区都将水、电、煤气、通讯等管线全部一次性预埋地下,避免其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四周树木、灌木、草坪错落有致,人均绿化面积达到0.8—1平方米;
风格多姿:山东人热情豪放,邻里关系密切,济南佛山苑小区就设计成相邻几栋楼的院落组合,增加人们交往的机会;合肥的琥珀山庄小区,利用自然地势的起伏错落,充分体现其“山庄”特色;苏州的三元小区,运用园林建筑手法,粉墙黛瓦,远山近水,一派水乡风光……小区一改过去灰秃秃的“火柴盒”造型与呆板划一的“兵营式”布局,呈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功能齐全:小区配有商店、菜场、中小学校、幼儿园、老年人活动中心、自行车棚;还设计了防污染的垃圾道、防渗漏的坡屋顶、互不相串的排烟道、厨房、卫生间的墙内暗藏式管道、可摆放花盆的安全阳台围墙等等,都体现出尊重人、服务人的宗旨。
结构合理:对住宅的结构布局,大多采用方便实用的“三大一小”布置,即客厅、厨房、卫生间大,卧室小。根据我国目前居住状况,小区每户住宅的平均建筑面积在55平方米。为了充分利用这一点面积,上海和济南都做起了“空间”文章,在一层半的高度上套建一个小二层。与传统的阁楼不同,既保持了居室的宽敞豁亮,又使实际使用面积大大超过建筑面积。
质量过硬:所有已竣工的试点小区,住宅合格率为100%,优良率85%以上。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大块。一个试点小区的建筑少则十几栋,多则几十栋,22个小区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
综观小康住宅样板,其特色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叫做“占地不多环境美,面积不大功能全,造价不高水平高,标准不超质量好”。
当然,小康并不是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常州作为新兴的工业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在住宅建设上为未来考虑得更多,给居民提供更大的灵活余地。
样板的轰动效应
这些样板住宅尚未竣工,早被当地各企事业单位抢购一空,有的单位为了购到房子,甚至“走后门”,到处托人情。买主多,房有限,使房价上窜,原来认为搞住宅开发肯定赔的建设单位这回大都有赚,老板们自然乐不可支;购房单位也满心欢喜,“多花十万二十万,能住上好房,买个心里踏实,值!”
设计单位大名远扬,不少外省市的同行们纷纷来参观学习,交流经验,或是请设计单位共同参与设计,或是购买设计图纸。施工单位也成了“香饽饽”,这些从乡镇出来的施工队伍,本来找活都不易,现在却是活找他们。许多新建小区点名要这些参加过试点施工的队伍,而其他的施工队伍也由此受到触动,千方百计提高队伍的资质,增强竞争能力。
上海市的样板住宅与试点小区建在一处,居民闻讯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买门票参观住宅的居民达20000多人次,有的全家老小一起来,有的甚至带着现款,看中了房子就当场点张,当听说早已“名屋有主”时,不免生出些许遗憾。
政府参与不可少
中国商品住宅市场刚刚起步,尚待进一步完善。而城市住宅长期供不应求,城市住宅只是卖方市场,无论什么样的房子都会有人要。如果单是靠市场经济规律来运作,城市住宅的水平是难以保证的,而粗制滥造的住宅,将会给今后市政建设和居民生活带来无穷后患。据统计,全国每年因房屋渗漏所花维修费达15亿元以上。因此,政府的参与指导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事实证明,凡是小区住宅建设搞得好的地方,都是那些政府部门重视并且实际工作做得扎实的地方。
二十几个小区对全国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也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对于优质住宅的渴盼。上海市建委负责同志说,上海每年要建500多万平方米的住宅,光外省市的设计单位就有100多家,本市的有500多家,施工的单位就更多了,如何把这些队伍管起来,使新建住宅的设计水平、施工质量都向试点看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已经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
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叫做“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有其一定道理。在丰衣足食之后,人们对于“住”有了更高的追求,特别是城市实行住房改革后,住宅成为商品,买房是大势所趋,而购房将会花去一个普通家庭多年积蓄的大半甚至全部。从一定意义上说,广大居民就是住宅的“业主”,他们有权利对住宅建设提出意见和要求。而尽量满足这些要求,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是政府部门及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