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发展中国高尔夫运动之经济意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24
第11版(体育)
专栏:体育与经济漫谈

  发展中国高尔夫运动之经济意义
刘刚 同林
现代高尔夫运动在世界上已流行了几百年,至少15世纪就已在苏格兰流行。在奥运会历史上,高尔夫球在1900年、1904年和1936年三次作为正式比赛项目出现。在中国,由于种种原因,虽然高尔夫运动只是最近几年内才兴起,但是有迹象表明,她很可能为愈来愈多的人所喜爱。
自深圳1985年11月在我国建成第一个高尔夫俱乐部后,短短几年,我国已有十多家高尔夫俱乐部投入使用,正在建设的更高达50余家。这一数字看起来不少,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却差距悬殊。据介绍,目前在英国,每11个人中就有一个打高尔夫球;在美国,高尔夫人口每年递增154万人,全美国已有近3000万的高尔夫爱好者。目前美国有2万多个高尔夫球场,人口密集的日本有3000多个,面积与海南省相差不多的台湾不下60个,连弹丸之地的香港也有4个。
高尔夫运动与其他被视为贵族运动的网球、台球一样,在发达国家中,它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近年来,这一运动在我国日趋活跃,但对这一运动所蕴含的多重经济因素,人们尚缺乏全面的认识。不少人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娱乐、休闲、健身”的浅层次上,甚至仅仅将其看作是一种纯粹的高消费。这是十分片面的理解,世界各国经济专家和体育界高层人士认为,高尔夫运动最突出的特性即是它的经济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经济性上升为首位,其次才是娱乐、健身及其他。
高尔夫运动的前提是占用或重造大片绿化土地,但不破坏生态环境,不消耗资源,一开始就涉及成片土地开发,俱乐部会员成了投资者,此项运动的企业化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会员参加运动的过程中,还进行着高级的、大规模的经济活动。据统计,1988年,在美国与高尔夫直接有关的收入总额即达156亿美元。在我国,深圳高尔夫俱乐部开业仅一年多,在1987年即创汇达1080万港元,人均11万。北京乡村高尔夫俱乐部自1991年建成至今,其周围已成为顺义县乃至北京市的投资热点,地价飞升,社会综合效益大大提高。
在山东,一家由外商独资经营的高尔夫俱乐部——山东海阳贵族高尔夫乡村俱乐部,虽说工程尚未竣工,但与高尔夫球场相配套的饮食、娱乐、旅游等第三产业在当地相继火爆,同时吸引了大批外商前来投资,投资额已达3000多万美元,从而也使得原本经济发展在烟台市较为落后的海阳县1993年的外商投资额,一跃而坐上了烟台市的第一把交椅。
会员制是国际上高尔夫俱乐部通行的做法,这一运动对参与者的文明程度和经济状况要求甚高,入会时的费用等于高尔夫球场购买土地的费用及管理费用,拥有会员证即取得会员资格,除可持证打球娱乐消费外,更重要的是该证可以转让、继承、赠予,兼有房地产和股票双重投资的属性。据《人民政协报》载,上海景丽高尔夫球俱乐部在卖掉700张会员证(2万元一张)后,几个月时间会员证转让价格已突破7万元。
高尔夫运动是一项比较特殊的、高雅的运动,对它的看法和评价往往因人而异。一般人或许会认为高尔夫是贵族的运动,是明显的高消费,不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我国。但也有人认为,通过在经济较为发达、外商投资企业较为集中地区开展高尔夫运动,对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投资者有益,这已成为这些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卓有成效的辅助性举措之一。
当然,从目前我国总体情况来看,对兴建高尔夫球场和俱乐部还是应有所控制,什么事情一哄而起就不好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