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蒲城两农民投巨资修水利国家无负担集体大受益个人能赚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7-11
第2版(经济)
专栏:流向市场的水

  蒲城两农民投巨资修水利
国家无负担集体大受益个人能赚钱
本报讯陕西省蒲城县两农民乘市场经济大潮,相继投入上百万元修建引水灌溉工程,成为当地的一件新鲜事。
蒲城县的马湖、上王两乡位于渭北“旱腰带”地区,至今没有探出地下水,群众世世代代为干旱缺水所困扰。70年代,政府曾投资修建了韩河抽水灌溉工程,但因长期供水价格远远低于成本,灌溉工程单位难以自我维持,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近几年,这一带群众为尽快脱贫致富,兴建了大片果园,人均果园面积达到1亩。但常为浇水犯难,要到5公里以外的韩河拉水灌溉果园,一吨水运输成本高达6元多,浇一亩地要花250元左右。
为解决当地群众灌溉用水问题,县、乡政府多次计划修复韩河抽水工程,苦于资金困难未能实施。马湖乡先富起来的农民申志成看到这种情况后,打算把自己兴办乡镇企业积蓄的资金用于修建水利工程,一方面解决群众灌溉困难,一方面增加个人收入。他请来水利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测量、计算,认定水利设施见效时间长,投入产出比大,做水利生意合算。
1992年10月,申志成和乡政府签定合同:由乡政府统一领导,乡水利管理站负责技术指导,申志成个人拿出120万元投资新修、修复全乡水利工程,包括毁弃的35公里渠道和280座建筑物,灌溉1.5万亩耕地。工程建成后,申志成个人经营5年,每吨水以0.24元的价格从韩河抽水站购进,以0.6元的价格出售给果农。5年后将全部设施无偿移交乡政府。
工程从去年11月15日开工,目前已投资43万元,修渠13公里,引水8万多立方米,浇灌果园800亩。群众灌溉一亩次果园费用由250元降低到60元。申志成个人收入3万元,并将收入再次用于工程建设。近期灌溉面积已扩大到3000多亩。全部工程完成后,万亩果园可以受益,每年可为群众节约生产费用380万元,增产苹果400多万公斤。申志成个人每年收入30多万元。
申志成的行动带动了上王乡农民邓喜潮。领办建筑队的邓喜潮联合自己的伙伴,准备投资130万元,用3年时间修复韩河抽水站在本乡范围的19公里渠道和灌溉附属建筑物。
近日,省、地、县水利部门和这两个乡政府共同为申志成的已成工程举行了通水典礼,为邓喜潮兴办的工程举行了开工典礼,在蒲城县引起轰动。一时间农民个人集资修复、改建、新建小型水利工程的活动出现了新的发展势头。
(杨耕读偶正涛)
两位农民投资修水利,为什么会成为一件新鲜事?因为水利建设在过去一向由国家和集体来搞,农民没有经营的权利;更由于水利建设在过去一向是赔钱买卖,大家都不愿意也没有能力长久地往这方面投资。现在,农民一旦获得了投资的权利和经营的权利,竟然就有人愿意倾多年积累于这项事业,而且还能把一个赔钱的事情办成一个国家无负担、集体大收益、个人也能赚钱的事情。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我们一旦真正地具有了市场经济的眼光,水利事业将会出现多大的生机!
——编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