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服务是发展之源——濮阳市通信业发展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7-11
第2版(经济)
专栏:

  服务是发展之源
——濮阳市通信业发展纪实
杜若原李文秀
“濮阳一大怪,打电话不如汽车快。”几年前,这话一点不假。地处河南濮阳市的国家重点工程——中原化肥厂建设初期,几位帮助工作的外国专家只因通信不便,宁愿住在北京忍受往返颠簸之苦,却不愿住在濮阳。
没过几年时间,濮阳通信业便从手摇电话步入现代化。如今,市内已拥有1.2万门程控电话,国内、国际直拨畅通无阻。无线寻呼、移动通信,也逐步发展起来。如此迅速发展靠的是什么?濮阳市邮电局局长张兴业答:服务,超前服务,优质服务。
服务之一是“保重点”。中原乙烯厂去冬开工之初,邮局职工顶风冒雪,架设3公里长的电缆,把线路送到工程临时指挥部工棚里。国家特大型企业——中原油田,由于其专用话网严重超负荷,邮局闻讯立即敷设一条17公里的电缆,将“触角”伸进油田专用网内。为确保重点工程急需,他们占领了电信大市场,现在,仅中原油田装机就达1000余部,每年创收200万元。
其二是抓延伸。濮阳市政建设日新月异,界定的邮电服务不断被新楼群所淹没。市邮局主动与市政部门联系,让电缆预埋管道列入市政计划,做到街道延伸到哪里,电缆便铺设到哪里。中原乙烯厂家属区尚在建设,电缆早已铺至地下。如此超前服务,使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电话,认识到电话的实用价值。1992年,市区新装电话中,竟有60%是私人电话。
其三是“拣芝麻”。邮局对特远用户制订了专门方案,突出服务效能。如岳村、胡村等4个乡远离市区,电话线路不畅。邮局积极与各乡政府协商,共同投资为每个乡所在地安装10部市话,沟通了城乡联系。
及时为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服务,邮局也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去年,濮阳市邮电总量、业务收入,均比1987年增长6至7倍,名列河南省各地市前茅。尽管濮阳市邮电局发展电信事业,以贷款解决资金困难,风险比较大,但他们抓住了机遇,引导社会消费,终于化险为夷,企业走上了建设、发展、积累、再建设的良性循环之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