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葫芦文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7-10
第8版(周末)
专栏:

  葫芦文化
冯恩昌
葫芦,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它具有多种功能,可做工具,可烹肴馔,可为艺术佳品,可入药疗疾。它在民间还流传着许多神奇的传说和故事,不论在艺术殿堂,还是在民间习俗中,均有一席之地,已经形成独特的葫芦文化。
葫芦,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葫芦的国家之一,一般土地、庭院、村头、路畔、田园均可栽种。葫芦可做成多种器物。生活用具方面如瓢、勺、碗、盘、杯、瓶、壶、酒葫芦、水葫芦、药葫芦等;乐器方面如葫芦笙、葫芦筝、葫芦埙、葫芦丝、葫芦笛、葫芦鼓、匏、胡琴等;量器方面如油提、酒提、瓢斗、升等。葫芦到了艺术家之手,可以造型、雕刻,或在上面烙画、绘画,还可模拟葫芦捏泥、烧陶。
葫芦与人们的生活更是息息相关,有许多与葫芦有关的习俗。如种葫芦时,需由春天出生少年或新婚女子点种或浇第一次水,认为这样葫芦才能硕果累累,以兆人丁兴旺。有的地方视葫芦为神圣之物,不可轻慢亵渎,结瓜时,严禁用手摸,恐其夭折、枯萎。据说广西瑶族有“葫芦订婚”的习俗,男子携一对装满酒的葫芦,到女家去求婚,将葫芦挂在篱笆上。女方如同意,便收下葫芦,不同意,便用针刺破葫芦,使酒漏出。侗族的“葫芦婚礼”,是由女方准备一个当年栽种成熟最早最大的葫芦,掏空晒干,结婚时在女家设的宴席上,由新娘亲手捧给新郎。在沂蒙山区,年幼的小孩后背上配戴着种植或缝制的小葫芦,名曰“长命富贵”。正月初七人晴日,用葫芦扎成人形,以祈祥求福,叫“扎姑姑”。
在山东省临朐县,曾举办了一次葫芦文化展览,共展出实物301件,绘画17幅,各类照片44幅,并成立了一葫芦乐队,专门展示葫芦文化的丰富多彩和价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