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货场“廉洁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7-11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货场“廉洁帐”
刘英贵
哈尔滨火车站货场有一本“酬金谢礼”登记簿,职工们都骄傲地称它为“廉洁帐”。
翻开“廉洁帐”,一股清廉之风扑面而来。笔者抄录几笔:
1993年1月19日,黑龙江省水产公司运输员送货场主任张连生40公斤购鱼票。送礼原因:利用春节机会,感谢送货及时。处理结果:退回。
1993年3月16日,个体运输户于小林送给货场副主任牛彦明人民币500元。送礼原因:感谢变更到站,使一车圆心菜不但免受上万元损失,而且多挣2万元。处理结果:退回。
1993年4月26日,个体运输户陈仁和送给货场书记张丽娟人民币200元。送礼原因:感谢变更到站。
仔细一数,这本“廉洁帐”从1988年建立至今,已登记148笔,其中党员、干部81笔,普通职工67笔,现金和礼品加在一起,总值达3.4万多元。“这仅仅是一小部分。”负责货场工作的副站长赵济舟对笔者说:“当时就拒绝掉的,都没上帐。”
在此之前,货场就有类似的登记簿,只是东一笔、西一笔,记得不完整、不仔细。随着商品大潮的涌起和随之而来的不正之风的越发强劲,在许多人的观念里,似乎铸成了“求人得送礼,没钱办不成事”的认识。货场与社会联系紧密,每时每刻都与货主打交道,货场开始变得不平静了。
1988年,货场党总支开展党员、干部过“两关”(金钱关、权力关)活动,并制定“货场职工廉洁奉公的8项规定”。仅当年12月一个月就有15笔登记上帐。开始仅党员干部往上登,随后工人也加入了登记的行列。
有了“廉洁帐”之后,党总支的工作就多了内容,不但负责逐项登记,而且还要由组织出面,核实原因,能返还的尽量返还;无法返还的,酬金作为困补经费,谢礼当作展品摆在展室里教育大家。
同时,每逢职工开会,党总支都要向职工公布“帐目”,组织职工参观实物;有时还让当事人讲讲拒礼经过。
“廉洁帐”弘扬了正气,遏制了歪风,“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意识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自从有了“廉洁帐”,货场少了路风事件和不良反映,而货主的表扬信和锦旗则多了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