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变水害为水利——晋中地区防洪工作应坚持旱涝兼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7-13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调查与思考征文

  变水害为水利
——晋中地区防洪工作应坚持旱涝兼治
晋中地区地处山西腹地,自古即为山西经济的中心,同时也是水灾的多发区。新中国成立以来,晋中地区防洪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如果从战略高度,以新的角度审视,晋中地区的水利工程和防洪设施还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河道淤塞严重。由于年久失修河床淤塞,地区内的乌马河、象峪河、津水河等37条河流已成了无尾河,遇到洪水,必然横溢成灾;昌源河下游两岸村庄地面,已低于河床两米。
缺乏防洪设施。榆次、介休、灵石、昔阳等县的新城区,地面高程都在流经的潇河、文峪河、松溪河、静升河洪峰水位以下,而这些地区都没有必要的防洪设施,若出现超标洪水,势必造成巨大生命财产损失,打乱经济建设部署。
水库防洪标准不高。晋中地区现有9个中型水库,多属病险库。一旦水大垮坝,冲向几个下游城市的洪峰水头都在两米以上。
暴雨形成泥石流,也是山区防洪不可忽视的方面。
晋中地区经济发展的密集区与水灾多发区的一致性,对防汛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晋中现有的水利工程,基本上是农田灌溉工程,防洪工程未放到适当位置。近年来连年干旱,人们水灾意识已相当淡化。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对于人与水的关系、旱与涝的关系、经济发展与洪水灾害的关系进行充分的调查和整体的研究,并提出抗旱防涝的措施。
防汛工作要走出被动应付局面,必须坚持旱涝兼治,化害为利,互促合益的方针。晋中地区的特点是,水文不稳,水情多变,水资源地理、时空分布都不均匀。汛期有水不能用,旱时需水没有水。仅潇河,年弃水量就达9000万立方米。因此,晋中地区治水的立足点,要以洪涝解干旱,借干旱除洪涝。在山区,要下硬功建设“海绵田”,容洪水于土壤之中,化灾害水为有用水;在平川,要抓住雨季,大力回灌,补充地下水,把井灌农业建立在雨养农业的基础上。
洪泛区的土地管理、洪水预报预警系统、居民应急撤离计划、洪水灾害保险、编制超标洪水风险图等等,这些非工程措施不需要太大的投资,但需要全社会各部门的协调。各级领导应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另外,要抓紧老工程的维修,在重视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也要十分尊重人才的作用。
山西晋中行署原水利水保局长 雷震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