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历经艰难好作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7-13
第8版(副刊)
专栏:漫谈

  历经艰难好作人
李庚辰
“欲除烦恼须无我,历经艰难好作人”。读着优秀女大学生冯敏坚决要求到新疆工作的事迹报道,我忽然想到冯玉祥将军写的这副楹联。
服从祖国需要,到艰苦地方去,这在“文革”前的大学生中本是很普遍的现象。记得50年代我有个同学,因为不愿服从分配到大西北去,母校和同学们都视之为奇耻大辱。因为那时,为国为民的崇高情怀,强烈的社会历史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以及建功立业、牺牲奉献的英雄豪迈之气成了青年学生的主旋律。据此可以说,冯敏的正确抉择是对我国青年学生爱国献身传统精神的发扬光大,是有志青年在商品经济形势下目极心远、意高志杰的义行壮举。
人而无志,不知其可也。但“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不为世忧乐者,小人之志也。”有的人孜孜于当官发财出人头地要做“禄蠹”;有的人在祖国和人民的乳汁养得他羽翼丰满时一门心思往国外钻,痴迷于做老外的“二等公民”,在他们来说也自称其为志。其实大丈夫立志,为天下先忧后乐,“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这才叫“鲲鹏之志”、“君子之志”。古人张骞抛家别室、万难不惧开通“丝绸之路”;班超舍弃富贵,投笔从戎,立功西域,他们都是不慕逸乐荣华而蹈艰履险的立大志者。冯敏主动要求到艰苦的地方去也表现出脱俗大志。她这样做,不仅是为了祖国建设的切实需要,也适应青年人成才立业的现实要求。孟子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生活也告诉人们:木以绳直,金以淬刚。世上没有不经过艰苦磨练而成就大事业者。所谓“饥肠出奇策”、“糟糠养贤才”,所谓“好事尽从难处得”、“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都是这个意思。远的不说,且以“老三届”们为例,他们尝过“上山下乡”之苦,该不该一窝蜂赶下去另当别说,但据实而论,那苦却未必都白吃了。时下活跃于文坛的几位中青年作家,他们的立世之作——“知青作品”就离不开那段难忘的岁月。一位司机大发感叹,他发现如今不少坐他车的经理、“老板”都是上山下乡回城那一拨。自己当初虽然千方百计躲过了那“苦难的历程”,可除了开大车就是开小车,一生太简单了。的确,忧患增人慧,艰难玉汝成。艰苦是人生的财富,困难是造就人才的学堂,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
当然,我们赞成青年人到艰苦环境中去锻炼成长,却并不主张苦行主义。对于那些到艰苦地方工作的有志青年,当地政府应尽力给以关心和帮助,以保护这些热血青年的积极性;同时,负责大学生分配的部门也应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他们所学的专业和特长,尽力做到学用对口,人尽其才,倘将学核物理的分配到农牧场,那对国家、对个人都是一种浪费;另外,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决策者的眼光,考核的目标,应多注意到那些在基层中锻炼,在艰苦中摔打的优秀分子,那将有助于形成一种以艰苦奋斗为荣的风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