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桃花”圆了“梅花”梦——“梅花奖”获奖者张凤莲小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7-14
第8版(副刊)
专栏:

  “桃花”圆了“梅花”梦
——“梅花奖”获奖者张凤莲小记
杨子
中国当代有才华的中青年舞台演员,谁心里不悄悄地怀着一个“梅花”梦?
包头市漫瀚剧团的张凤莲自然也不例外。只是她为人一向谦和,总觉得这个梦离她太远。所以,当她听到自己荣获第10届“梅花奖”的喜讯时,竟一下子愣住了,一任泪水长流。舞台上英姿飒爽,顾盼神飞的桃花公主,此刻,却是那样纯朴本色,甚至显得有点不知所措。是的,她的生命的活力和神采,她的激情和灵气,几乎全无保留地投注到她在舞台上塑造的艺术形象上了。
作为内蒙古西部戏剧界早已知名的青年演员,张凤莲以其优良的秉赋,丰厚的功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塑造过许许多多被观众喜爱的舞台形象;但是,只有新编历史剧《契丹女》中桃花公主的形象,才为张凤莲一展久蓄的艺术才华,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和广阔的天地。
1992年,包头市漫瀚剧团创作、演出的《契丹女》,在文化部举办的“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南方片)中异军突起,一举夺得优秀剧目奖和八个单项奖。随后,又受文化部特邀晋京演出,受到首都戏剧界和观众的交口称誉。最近,又应邀参加第三届中国戏剧节演出。张凤莲扮演的桃花公主,也得到了高度评价。人们说:桃花公主被张凤莲演活了,演神了,这是一个富有北国大漠独特个性的、带“野味”的漫瀚剧的公主。
《契丹女》是以辽、宋战争为背景、以家国人伦为内容的新编历史剧。它取材于传统戏剧中杨延辉在北国被招为驸马的故事,却异于《四郎探母》、《三关排宴》等名剧的立意,从表现中华民族各族人民渴望和平、珍惜团结、注重情义、兼顾家国的民族感情的积极主题出发,另立堂庑,别铸新辞。因此,在塑造人物上,它把重点放在桃花公主身上。通过这一契丹贵族女性的独特命运,揭示其重情明义,刚柔相济,热烈率真的个性和身处家庭冲突、民族矛盾的漩涡中心产生的复杂感情。能否让桃花公主的形象在舞台上声情并茂、形神毕肖地立起来,关系到此剧演出的成败。
张凤莲不负重托,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桃花公主形象的塑造。她的表演,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感情状态,丰满深刻而又层次分明。此剧中的桃花公主形象,时间跨度长,要求演员从十几岁的纯情任性的少女演到膝下儿女双全、成熟果断的中年妇女,表演难度是很高的。张凤莲细致地表现了桃花公主在人生不同阶段、不同场合下的个性、心理特征,又浑合地表现出这个人物重情义、明是非、有决断的前后统一的性格。她以其俊美的扮相,甜脆激越的嗓音,维妙维肖的表演,征服了对漫瀚剧还有些陌生的广大观众。表现契丹少女的妩媚、大胆、泼辣,她使观众忍俊不禁,发出喜爱的笑声;抒发与丈夫生离死别的感情和对婆母企盼、规劝、祝愿交织杂糅的心曲,她使观众心弦震颤,为之垂泪。张凤莲充分调动了她唱、念、做、舞的扎实基本功,每一场演出都全神贯注,投入激情,真是举手投足都是戏,一招一式总传神。
无怪乎人们这样称赞张凤莲:“桃花”圆了“梅花”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