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中国羽绒身价不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7-17
第2版(经济)
专栏:

  中国羽绒身价不凡
本报记者刘燮阳
俗语说:“鸡毛蒜皮”,不值一提,而“鹅毛鸭绒”,则要另当别论。用鹅鸭绒制成的各类精品,已成为我国赠送外国元首的高贵礼物。
鸭鹅绒是一种优质的天然纤维,具有“轻、软、松、暖”的优点。我国有丰富的鹅鸭绒资源。东北盛产大白鹅,南方则鸭群遍地。江西省作过测算,原计划在4年内,使全省鸭鹅饲养量达到1亿羽,结果到去年就超额达到1.07亿羽。
旧中国,大量的鸭鹅绒被当成废品扔掉了。直到1901年,我国商人才开始在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口岸建立了羽绒加工厂,将加工后的羽绒外销东、西欧市场。1949年新中国成立,羽绒业也开始新生。
我国羽绒业真正蓬勃发展,那还是改革开放以后。70年代,我国从德国引进三套先进羽绒加工设备,分置在上海、广州、福建羽绒加工厂,从原料加工到水洗全部自动化,粗加工变成精加工,羽绒质量更上一层楼,身价百倍。到了80年代,我国羽绒业,广泛用于服装、床上用品,劳保用品……不再单纯出卖原料。全国从南到北,制作羽绒服装的企业由原来10多家发展到3000多家。羽绒制品越做越精致,品种越来越多。
羽绒制品是我国新兴的行业,一年创汇5亿多美元,世界羽毛绒制品贸易量的一半是从中国家禽身上“拔”下来的,它对羽绒国际市场举足轻重。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地羽绒产品质量有高有低。特别是一些乡镇企业蜂拥而上,缺乏必要的宏观管理,在技术上还需要狠下功夫,精益求精,在品种质量上,需要跟上时代潮流,不断创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