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巧夺天工——记民间艺人林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25
第8版(周末)
专栏:

  巧夺天工
——记民间艺人林铁
徐爱民
展现在游人面前的是一对极富民族特色的苏绢龙灯。盘旋在5米高的火红巨柱上的龙身放射出熠熠金光,60厘米长的龙首傲然翘立,奋然跃起的龙爪棱角有致,好一副巨龙腾飞的景象。龙灯的作者便是如皋民间艺人林铁。
林铁出生于灯彩故乡。早在东晋年间灯彩就已在如皋民间流行,南宋时开始出现走马灯和滚灯。解放后如皋灯彩更是大放异彩。
林铁16岁时再也抵挡不住灯影戏的诱惑,进了如皋木偶团。他跟着木偶世家的传人金祝华及剧团美工刘绍松学习造型艺术及木偶制作,闲来还钻研人体解剖、素描写生和服装设计。很快他用油泥捏的面人;“纸脱胎”、“泥脱胎”的工艺木偶;石膏雕塑的福、禄、寿等工艺品已有相当水平。但他没有就此满足,为了使雕塑的质感更加优美柔和,他继承了传统的喷枪油漆法,但色蕴的过渡上不能充分显示出生物的灵性,他便小心翼翼地在人物面部上涂上三层底蕴,然后用松香水稀释,再渐渐印染,最后用海绵慢慢吸干,自然色便准确无误地在人物面部反映出来,是那样逼真、自然、生机勃勃。广交会上,他的25种工艺木偶一展中国民间艺术之风采,日本、新加坡、美国、瑞典以及香港客商当场将他的作品抢购一空。
由于在雕塑上打下了雄厚的基础,一次偶然的机会林铁又开始和灯彩打交道。经过多年努力,他全面掌握了灯彩制作技术。
在造型上,林铁追求完美和逼真。他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他制作的“哪吒闹海”、“猪八戒吃西瓜”、“苍鹰展翅”、“牧童骑牛”、“鹦鹉嬉环”、“七品芝麻官”无一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真实地反映了生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