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2阅读
  • 0回复

美日围绕新框架的争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7-18
第7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美日围绕新框架的争执
于青
西方七国首脑会议闭幕的当晚,临时安排的日美首脑会谈选在一家日式饭店举行,议题仍是日美经济协商的新框架问题。时至午夜,有关会谈的消息只有一句话:克林顿说,双方在寿司(日本饭团)好吃上看法一致。直至次日清晨才传来消息说,日美就新框架达成协议。
最初提出日美经济协商的框架问题,是在今年四月宫泽首相访美期间。双方同意用新框架取代布什执政时期的日美经济结构问题协商。无论是“结构协商”,还是“新框架”,目的都是为医治日美贸易不平衡。去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达到四百九十亿美元,占美国全球贸易逆差的百分之四十。美国方面认为,日本的巨额贸易顺差阻碍世界经济增长,是输出失业并诱发贸易保护主义。但从近期看,日本的巨额贸易顺差没有减少的迹象,经合组织预测,日本贸易顺差将从去年的一千三百二十亿美元增加到今年的一千四百九十亿美元,一九九四年将接近一千六百亿美元。
在寻找减少日本贸易顺差的良策中,美国从日美汽车、半导体谈判经历中得到启发。目前,日本汽车对美国出口数量每年实行“自主限制”,外国半导体在日本的市场占有率已接近百分之二十。由此美国认为制定“可测量结果的数值目标”行之有效。美国为新框架提出的宏观指标是,要求日本三年内把经常项目收支顺差减少到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二以内。微观指标是,要求日本就汽车、计算机等领域提出增加进口的具体数额。
日本对美国的要求自然又说“不”,理由是这种管理贸易的作法违反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原理,一国政府可以对本国的经济运行发挥指导作用,但不能干预别国经济运行。六月末的日美经济协商副部长级会谈因此不欢而散。如此僵持下去,新框架的谈判将面临夭折,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前的日美首脑会谈气氛也会大受影响。七月二日,日本驻美大使面交克林顿一个折衷方案:关于衡量日本市场开放程度的指标问题,日本允许在个别领域中采用参考指标,但不作为对外许诺的完成目标。六日的日美首脑会谈中,克林顿对这个方案表示“理解”,但在宏观指标上分歧犹在。于是临时又安排了日美这次首脑会谈。
日美首脑彻夜会谈中,双方在“数量指标”这个分歧焦点上都做了一些让步。美国同意不把宏观指标写入新框架,代之以“日本将在中期大幅度减少经常项目顺差”。微观指标上,以“各个领域的实施情况,将根据定性、定量的客观基准进行评价”的形式写入新框架。
新框架达成协议虽然使一度紧张的日美经济关系得以缓解,但由于双方在“客观基准”的约束力和使用方法上各有不同理解,新的争执仍恐难以避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