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气贯国门八千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7-20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西藏边防纪行

  气贯国门八千里
本报记者涂晓东
11年前,一支年轻的队伍——武警西藏边防局成立。从此,他们以非凡的勇气,刚猛的锐气,浩然的正气,以及超人的智慧,守卫着西藏4000多公里的国门,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维护边境的秩序和边民的安全!
    金钱难撼赤诚心
樟木是西藏唯一的国家级开放口岸,聂拉木边防检查站就设在这里。
边贸的繁荣使樟木镇的许多居民迅速富裕起来,百万元户已不是凤毛麟角,十几万元户遍布全镇。那一栋栋依山傍坡的三四层私人小楼和门前停放的汽车,向人们炫耀着财富;刚刚在检查站旁买卖成交的商人,就在值班官兵面前点着一沓沓钞票。这一切与检查站官兵们的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别的不说,单讲吃饭就足以说明问题。这里的鸡蛋0.8元一个,莴笋四五元1公斤,猪肉13元1公斤……检查站政工科副科长姚家明翻着他家的帐本说,他和妻子每个月光吃饭就要花掉500多元。随军妻子没工作,想自己养猪,买1头小猪崽花掉280元。
就是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边检站的官兵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今年4月,一个外国人找到值班的边境科长次仁扎巴和参谋刘文德,掏出一个钱包说,只要让他带3个无护照的女人入境,要多少美元都可以。次仁扎巴威严地说:“中国警察用什么都不能买通!你们从哪来还回哪去!”曾有一伙内地人选择了樟木为他们偷渡的“突破口”,先派1人找到检查站站长拉吉,递上2000美金和一枚金戒指。拉吉正色吼道:“带上你的东西,都给我返回原籍!”他们不甘心,又想买通边检参谋查其的妻子。查其得知后与拉吉制订了“将计就计”方案,第二天,这伙人全部落网。
这样的故事,在聂拉木边防检查站发生过很多起。
  大智大勇似神兵
在西藏漫长的边境线上,有很多人迹罕见的通道和山口,许多怀有某种企图的人认为从这里通过会很安全,于是相继潜入这块神秘的土地。
在珠峰脚下,有两排不起眼的小平房,武警西藏边防局鲁鲁边防公安检查站就驻在这里。
今年5月26日,鲁鲁检查站根据可靠情报将一辆北京牌吉普车扣留,但车内车外搜个遍,也没查出问题。他们又仔细地检查每一个零件,发现暖气箱的螺丝有些松动,打开一看,里面藏着64块13.25公斤走私黄金,价值200多万元。
鲁鲁检查站官兵的目光不仅仅集中在关卡上,而且还时时关注着周围通往边境线的每一条山沟、小径。一个夏天的夜晚,他们发现几公里外有几点亮光正在向边境方向移动,于是迅速派出4名官兵前去查看。从半夜一直追到第二天上午,终于在一座山的半山腰发现了目标,那是一伙23人组成的非法出境团伙,在当地一向导带领下,想绕过检查站,从荒山上出境。4名官兵马上分成4路围堵,那批人发现后,仗着人多,四处散开,分头逃窜。官兵们扑上去,先把领头的几个击倒在地戴上手铐,其他人一看吓得不敢跑了。这样的追捕行动是鲁鲁检查站官兵的拿手好戏,仅今年上半年,他们就抓获了非法出境人员128名。现任检查站副指导员的明登洪告诉记者,他们对这里的一沟一梁都了如指掌,与当地群众结下了鱼水深情,群众就是他们的眼线、耳目,只要有不法分子潜入他们的辖区,结果只有一个——束手就擒。
在绵延4000多公里的西藏边境线上,有许许多多像鲁鲁这样的边防检查站和边防派出所和一双双警惕的眼睛,无论不法分子选择哪条荒僻的小路,都会遇到武警边防勇士如神兵般从天而降。
  历尽艰辛志不改
武警西藏边防局组建时间短,家底薄,他们几乎是在各种生活条件均不齐备的情况下,义无反顾地走上岗位,坚守岗位的。
浪坡派出所驻扎的错那县浪坡乡交通条件差,自然环境恶劣,每年霜冻期长达7个月,经常刮七八级以上的大风,那里不能种菜,一年至少吃七八个月干菜,有时连干菜都吃不上。但他们毫无怨言,默默地工作。恶劣的环境,使他们每个人都是一副饱经沧桑的样子。指导员次旦刚刚36岁,头发已经全白了,看上去像50多岁的人。
勒布派出所虽然靠近公路,但冬季大雪封山后,路就断了。按理说,他们探亲应该选择在夏季。可是,夏季正是工作最繁忙的时候,有时恨不得一个人当两个人使。因此,谁也不在这个时候探亲休假。等到工作忙完了,可以腾出空来探亲了,雪已把群山封得严严实实,只能从半米深的雪里,一步步艰难地往前走。前年冬季的一天,派出所的排长邓国恩早上8点从派出所出发,一直走到晚上12点多才赶到县里的边防股,此时,他的两条腿上已结了厚厚的冰壳,直挺挺的不能打弯了。
…………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武警西藏边防局全体官兵个个精神抖擞,警容端正,恪尽职守,为边防做出了巨大贡献。近3年来,他们依法检查车辆2.4万台次,过往人员及出入境边民110余万人,查获走私物品1500多件,价值人民币1000多万元,协助当地公安机关破获刑事案件63起,处理民事纠纷5.6万多起。
这支年轻的队伍就像是继喜马拉雅山之后新崛起的一道坚实的屏障,牢牢地守住了祖国的西南大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