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永远不忘“两手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7-22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永远不忘“两手抓”
靳维钧
纵观十五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人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地区的领导干部,凡具有“两手抓”的意识、“两手抓”的本领,“两手”都过得硬的,经济形势就日新月异,人们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反之,就是另外一种景象。比较比较一些很有名气的单位,就可以看出,是不是坚持“两手抓”,大不一样。同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同处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里,由于主要领导人的素质不同,改革的成果就完全两样。河南新乡市的刘庄党委坚持“两手抓”,物质、精神取得了双丰收,昂首阔步地走在社会主义大道上。而有些一度很“红”的典型单位,只抓物质,不抓精神,尽管一时间富得流油,但他们的理想、情操、精神生活空虚,甚至目无法纪,胡作非为,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严重损害。
在抓住机遇,加速发展,深化改革的今天,活生生的现实又提醒我们,抓物质这一手硬,抓精神这一手软,是不行的。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当我们的干部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时,一些企业领导和管企业的领导在“一切向钱看”的驱动下,嘴里喊着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标准,行动上却是“围绕票子配班子,配了班子挣票子,挣不来票子换位子”,起用了一些政治思想素质不好、不择手段捞钱的人。他们上台后,其中一些人急功近利,短期行为,利用新旧经济体制交替、新老观念撞击,法律法规不健全之机,在混水里大摸其鱼。更有甚者,用金钱、美女腐蚀当权者和执法者,为他们的不法行为大开“绿灯”,在经济领域里制造了许多混乱现象。像理不清还不完的“三角债”,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骗人的“皮包公司”,合法与不合法纠缠不清的“回扣”,等等。这些灰色企业行为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出现,就是“一手软、一手硬”的必然产物。随之而派生出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抬头,为富不仁的思想滋长,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精神受到冷落。尽管这些问题是局部的,但已经引起舆论的关注和群众的强烈不满。如果我们再不高度警觉,不采取有力的措施,社会道德和风气就会出现滑坡甚至逆转。这样下去,即使经济发展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对于精神文明建设,为什么有些单位、部门、地区有所放松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那里的领导同志没有坚持两手抓,说起来硬,抓起来软。为此,各级领导部门要在用人上做文章、花气力,要十分注重培养、选拔和起用那些德才兼备,既善于抓物质文明建设、又善于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同志到各级主要领导岗位上去,确保党的基本路线正确贯彻执行,促进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