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美国洪灾百年不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7-24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洪灾百年不遇
本报记者鲍世绍
自6月底以来,美国中西部连降暴雨,密西西比河、密苏里河等主要河流的水位迅猛上升,突破了洪水的警戒线,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位。洪水肆虐,冲垮了河堤,淹没了农田,毁坏了许多居民住宅和公共设施。这是美国近百年来最大的一次洪水。据统计,迄今有26人死亡,9个州发生洪涝灾害,1.7万平方英里的农田被泡在水里,1600栋房屋倒塌,228个县被政府列为重灾区,其中衣阿华州受灾最重。
中西部是美国的主要产粮区,每年向全国提供2/3的玉米,1/2的大豆和1/5的麦子。这次水灾将使该地区粮食大大减产。据统计,衣阿华州仅玉米就损失10亿美元,伊利诺斯州大豆损失15亿美元,全部灾区损失估计达80至90亿美元。
灾情发生后,美国政府十分重视。克林顿总统多次赴灾区视察,处理救灾事宜。政府还派了国民卫队帮助抗灾。
据初步统计,在抗灾中,仅沙袋就投入2650万包。由于有关部门灾前作了预报,洪水到来前有计划地组织居民撤离,使损失大为减少。
当然,这次水灾对恢复缓慢的美国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在灾区视察时,克林顿曾答应向国会提出拨款25亿美元用于救灾。但这不过是杯水车薪。一位妇女对电视记者说,“我们一家辛辛苦苦二三十年,而今全被洪水冲走了。”她特别遗憾的是家里的财产保险没有把水灾列入,因此无法从保险公司得到弥补,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到会碰上百年不遇的大水。这样的受灾家庭为数不少。为了安定灾民情绪,克林顿多次发表谈话号召灾民振作起来,重建家园。
目前,虽然洪峰基本过去,但即使天气转晴,要把洪水全部抽干至少得一个月的时间,恢复饮用水和电的供应以及整修农田还需要更多的努力。而安置灾区4万无家可归者则需要投入更多资金。看来克林顿政府又面临着新的难题。
(本报华盛顿7月19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