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永存的丰碑——深切怀念石辟澜烈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7-25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永存的丰碑
——深切怀念石辟澜烈士
段君毅夏衍孙大光
今年11月4日,是石辟澜牺牲46周年,在这难忘的日子里,我们深切怀念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老战友、党的好儿子石辟澜烈士。
石辟澜1910年7月16日出生在广东省潮州市一个城市贫民家庭里。当年的潮州,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下,马列主义理论得以广泛传播,加之党所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及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的形成给辟澜纯洁的心灵播下了革命的种子。石辟澜在家乡目睹国民党反动派暗无天日的统治,急切寻找“拯斯民于水火”的真理,于1932年“1.28”前后到了广州,靠做点小事情和卖文为生,并就读于国民大学夜校政治经济系。时留日进步学生何干之(谭秀峰)、谭国标在国民大学任教,石辟澜听了他们讲授的《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论》和《社会发展史》等课程,初步获得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犹如在长夜难明的境况中隐约望到了启明星的闪光。他与同学年学史(连贯)、陈健等组织秘密读书会,学习革命理论,针砭时弊,政治思想觉悟迅速提高。之后,石辟澜参加了广东文化运动总同盟(简称“文总”),并成为主要负责人之一。
“文总”当时是我党领导下的外围秘密组织,主要领导“左翼作家联盟”、“社会科学联盟”、“戏剧作家联盟”等群众组织。“文总”负责人经常开会,传达党的指示文件,研究斗争形势。石辟澜根据党的指示,组织青年成立读书会,学习革命理论,推销、介绍进步书刊,张贴革命标语,散发革命传单,进行革命宣传演说。在这风雨如晦的年月里,石辟澜怀着赤子之心,满腔热情,无畏地战斗着、学习着,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约在这期间,石辟澜加入了梦寐以求的中国共产党。
1934年1月底,“西南政府”陈济棠害怕革命力量发展,派代表到南京和蒋介石谈判,甩掉“反蒋抗日”的假面具,加紧镇压人民革命,于8月1日枪杀了“文总”负责人谭国标、温盛刚、郑挺秀、凌伯骥、赖寅仿、何仁棠等同志,革命形势急转直下,“文总”无法继续活动,“文总”负责人部分转移上海,石辟澜走避香港。
在香港,石辟澜担任《大众日报》特约评论员。这个报是“民族革命大同盟”办的,是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梅龚彬等反蒋抗日的喉舌。石辟澜根据抗日统一战线政策,为利用国民党内部的矛盾,促进群众救亡运动的发展,还直接加入了“民盟”,并在该报上发表了许多文章,分析形势,宣传抗日救国道理。他还利用办报的有利条件,广泛结交各阶层人士,开展抗日救国活动。他与洪飙(周楠)、唐章同志等在一起组织了香港救国会,并成为主要领导人之一,很快形成了能够号召1000多人进行救亡活动的群众团体。
1935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了华北,国民党反动派采取不抵抗的政策,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不满,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1936年5月31日到6月11日,全国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在上海召开成立大会,石辟澜作为华南救国会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并应邀在会上作了发言。他根据党的“八一”宣言的精神,精辟地分析了广东和全国的形势,阐述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的发言博得与会者的好评,被认为是“最为重要,最为精彩”的报告之一。会上,石辟澜被选为全救会执行委员、总干事会脱产总干事。
1936年11月上旬,上海日商纱厂工人举行反日大罢工,国民党借机镇压抗日救亡运动,下旬,“全救会”领袖人物“七君子”被捕,原来在第二线的石辟澜等年青的“全救会”干事,立场坚定,毫不畏惧,勇敢地把整个斗争的责任担了起来。在这场救国会内部的斗争中,石辟澜立场坚定,态度鲜明,使青年干事们挑起了救国运动的重担,成为“全救会”的中坚。
“8.13”淞沪抗战失败后,上海沦陷,石辟澜以“全救会”执委兼总干事身份回到广东,当时,第二次国共合作刚刚开始,石辟澜奉命先是在国民党组织的“广东各界抗敌御侮联合会”任职,以特派员、督察员身份去各地巡视检查,发动和组织群众,随后就积极参加到文化界的宣传抗日救亡活动中去,被选为“文抗”(即广东省文化界抗日救亡协会)理事会的理事。
1938年10月中下旬,日军在大鹏湾登陆后长驱直入,广州随即沦陷,四战区司令部和广东省政府撤离广州。石辟澜随四战区撤到韶关。1939年初,石辟澜根据广东省委指示,主办省委刊物《新华南》半月刊。
《新华南》问世后,它以鲜明的旗帜,犀利的笔锋,针砭时弊,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发行网遍及粤、桂、湘、赣、闽等省。
1939年6月,平江惨案发生。1939年冬至1940年春,蒋介石集团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形势逆转,《新华南》处境更是险恶,广东CC分子高信在国民党省党部召开的出版会议上公然指名大骂《新华南》,还派遣特务跟踪石辟澜。党为了石辟澜的安全,1940年夏把他调离粤北。同年秋,中共粤南省委成立,石辟澜任中共粤南省委宣传部长。在粤南省委工作期间,石辟澜患严重肺病,经常发烧咳血,在这种情况下,他始终保持饱满的革命热情,带病坚持工作。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突然轰炸九龙,石辟澜驻地房屋玻璃被震碎。敌机仍在头上盘旋轰炸,石辟澜冒着生命危险,爬上五楼将党的机密文件烧毁,为了党的事业,他确实做到了与友人共勉时说的一句话:“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石辟澜在中共粤南省委任宣传部长期间,与省委妇女部长邓戈明同志结婚。日军轰炸九龙后,石辟澜、邓戈明撤到香港,日军随即占领了香港。这时,海上已被敌人封锁,时有敌人汽艇巡逻,并用机枪扫射,过海随时有牺牲的危险,石辟澜毅然派邓戈明乘小艇返回九龙,与组织部长王均予联系。
1942年2—3月石辟澜在梅县养病,化名余清。4—5月,郭潜叛变,中共粤南省委被破坏。冬,组织上决定石辟澜离开梅县,撤往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然后待机赴延安。临行时,他与怀孕的妻子商定,孩子出生后即送老百姓抚养,以免影响工作。因此,石辟澜直到牺牲一直未见到过自己心爱的儿子。
1943年春,石辟澜绕道桂林到重庆。秋,同周恩来等同志同乘八路军办事处的汽车到延安。石辟澜到达延安后,随即在中央党校二部学习。1945年5月,中共七大闭幕后,在中央城工部领导的大后方支部学习。1946年,全国内战形成,石辟澜获悉党组织拟派一批干部去蒋管区做地下工作,他又积极要求回南方,经组织批准,石辟澜经半年长途跋涉,于1946年11月到达冀鲁豫解放区。
石辟澜来到冀鲁豫解放区后,见到了在冀鲁豫行政主任公署工作的段君毅同志,石辟澜积极要求到基层锻炼,被分配到南乐县任县委副书记。他把学马列主义理论,学毛主席著作,学解放区的各项政策,与南乐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而工作作得很出色,受到了南乐县干部的尊敬、群众的爱戴。
1947年6月,党中央、毛主席洞察形势,决定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的率领下,首先发起鲁西南战役,接着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创建大别山解放区。其时冀鲁豫区党委决定动员一批干部随军南下,开辟新区,石辟澜一向喜欢火热的战斗生活,主动要求南下,他离别了妻子和刚满一岁的小女儿来到巍巍的大别山,参加创建大别山解放区的伟大斗争。段君毅同志也来到了大别山,任鄂豫区党委书记,在鄂豫交界的麻城县双庙观等地领导鄂豫解放区的创建工作。9月初,石辟澜来到了工作最艰苦的麻东地区,任麻东工作队队长,这时石辟澜仍用化名余清,群众亲切地称他为余队长。
麻东,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在大革命时期,这里曾有郑齐玉反动民团镇压商南起义,经常掳掠、骚扰苏区。由于种种原因,这股反动势力一直没有被消灭,反革命势力比较猖狂,石辟澜来后,住在河西新屋湾。他访贫问苦,扎根串联,深入发动群众,组织贫农团,把地主的粮食、衣物、农具分给穷苦农民。革命的风暴震撼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基础,他们不甘心失败,妄图进行垂死挣扎,国民党县自卫队中队长郑家贤,勾结与我军有杀父之仇的恶霸地主熊存绪,发动反革命暴乱。11月4日清晨,匪徒们包围了乡政府,并直扑石辟澜驻地新屋湾村。
当时驻扎新屋湾村的工作队只有石辟澜和警卫员严国民两个人。匪徒们将石、严捉住,绑捆起来。凶残的敌人将他两人分别吊在两棵大桑树上,严刑拷打。石辟澜坚贞不屈。上午10时,匪徒们把石辟澜押到金字岗小山上。枪声一响,我们党的优秀儿子石辟澜、严国民倒在血泊之中。
石辟澜牺牲后,当地老百姓把他俩的尸体掩埋在沙滩上。11月11日,鄂豫军区第四分区部队打回来,全歼了土匪,平息了暴乱,群众把地主的油漆杉树棺材抬来,重新安葬了烈士的遗体,把他安葬尹家岗上。
血肉之躯可灭,生命之花常开。石辟澜那崇高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质像一朵灿烂的山花永远开在人们的心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