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新兴水下考古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26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新兴水下考古学
自从60年代初期,美国考古学家乔治·巴斯在地中海发掘古罗马沉船,首开水下考古纪录后,世界各国一些考古学家纷纷接受潜水训练,入海探宝考古。
我国水下考古的历史说来还有一段痛楚的经历。1985年春,英国船长米歇尔·哈彻驾驶着一艘打捞船,偷偷在我南中国海下捞走数万件中国瓷器和125块金锭。一年后,他将这批珍宝运到荷兰首都进行拍卖,立即引起轰动。各国纷纷谴责这种文化“海盗”行为。国家文物局得悉即派专家飞往荷兰,很快查明这批中国花瓷是应欧洲商人订购而制,于清乾隆十五年,中国商船满载这批货物离开广州驶往阿姆斯特丹途中失事的。但由于当时中国没有水下文物保护法规,无法起诉。同年6月,我国陶瓷专家提出重视水下考古工作建议,得到了中国有关领导的重视。有关部门开始建立水下考古协调机构,起草水下文物保护条例,建立水下考古队伍。1987年6月,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学者负笈远行荷兰北海,培训了一支水下考古的“特种部队”,于1987年8月,在广东南海台山县打捞了一艘长约30米的中国古代沉船,及200余件瓷器、金属器和银锭等南宋珍贵文物。
1989年10月20日,我国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1992年6月,刚组建的中国水下考古队首征辽东海域。如今,一个集科研、保护、培训、教育和旅游于一体的中国水下考古基地将在珠海动工兴建。2000多艘沉没在我国1.8万公里海岸线下的船只之谜,将被逐步解开。
(12月4日《中国交通报》林集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