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经济与人:新的文学命题——谈钟道新小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7-28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经济与人:新的文学命题
——谈钟道新小说
焦祖尧
生活不断向文学提出新的命题。当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尤其是经济生活的急剧变革,正在作家们的创作选择中产生着重大影响和冲击。生活的丰富性和广阔性展示在我们每个人面前,能否以自己敏感的艺术神经和深刻的洞察能力发掘出生活的内在本质,成了作家能否在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继续保持创作活力的关键。
对于社会生活的认识,这个看似简单的老问题,在今天又具有了更加复杂多重的含义。以往我们较多地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取生活,思维方式的单一限制了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和丰厚性的认识。现在,作家们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能够自觉地从政治的、经济的、历史的、道德的以及心理的等多种角度观察和把握生活。尤其是从经济的角度来研究人,在经济背景下去揭示生活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是九十年代中国文坛上的一种新趋向。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以为山西作家钟道新及其小说的出现以及引起社会读者和文学界的注意就不难理解了。
钟道新从八十年代初开始走上文坛,他的一系列小说,都是以经济和高科技领域为题材范围、以当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高级知识分子为表现对象。这一选择成了钟道新作品的基本特色。他对奋斗在高科技前沿阵地的几代专家生活的谙熟,和作品中对知识性、趣味性的刻意追求,再加上叙述文风的清新、语言和对话的幽默风趣,是他始终拥有自己的读者群的主要原因。
但是,钟道新并没有把目光停留在表面的科技生活上,科技既然是第一生产力,落脚点当然就在经济领域。钟道新真正关注的是人。无论是在一般人陌生的高科技领域,还是复杂多变的经济场中,在他笔下都突出了这些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突出了新旧交替时期这些领域中人的追求、向往、矛盾、苦恼以及他们的成功与失败、平衡与失衡的心灵历程。可以说,这些作品尽管内容上多有鲜为人知之处(如超导),由于钟道新紧紧抓住“人”的主题,而使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成为当今社会生活的缩影。
钟道新的一系列小说都触及到了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部长约你谈话》里的华烨,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不受损失,拒绝与美国一家产品质量值得怀疑的飞机公司签订购买合同,他由此触犯了更深的权力背景,从而落了个打道回府的结局,并因此失去了留美上学的机会。《有感于斯文》里的屈天成,这位才华出众的青年科学家,也是由于不谙世事而被上司,同样是科技专家的所长取消了出国深造的机会。中篇小说《超导》围绕一个世界级的尖端课题,中国科学家与西方科学家同时开始冲刺,中国科学家受到来自体制制约、资金短缺、设备简陋、社会理解缺乏等多方面的挤压,与西方科学家优厚的生活待遇和优越的研究条件相比,对照出中国知识分子事业追求的艰难。然而,就在这种情形下,中国科学家与西方科学家同时攻破了“超导”难题。最终却还是由于缺少足够的实验资金和充分的发表阵地,而让西方人拿走了大奖和专利。钟道新一方面对中国科学家们的人格力量和社会责任感表示极大肯定,挖掘他们的内在能量,欣赏他们宠辱不惊的达观精神,同时对他们的受挫表示出深切的关注与同情。他努力寻找问题的症结,在《超导》的“卷首语”中,点出了“愿民族的血脉像超导一样畅通”。
也许正是这一命题触发了钟道新的兴趣,八十年代末期以后,他把笔力深入到更为广阔也更为前沿的敏感领域,他的一系列小说,《经济场》、《权力场》、《豪华客栈》、《股票市场的迷走神经》等,单从题目就不难看出当代社会生活,尤其是经济生活在钟道新小说里的核心位置。他表现出一种从时代脉搏、社会变异去认识和把握当代生活的极大热诚。从社会大背景来看,钟道新这种题材变化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变革节奏是相一致的。
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之下,钟道新既是全景式的,又不乏自己独特视角地把诸如经济运作、股票沉浮等新鲜丰富的当代生活生动地表现在他的小说里。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发展,热衷于追踪当代生活的前沿领域和敏感的社会问题的钟道新还需付出更大努力去观察、熟悉、思考、把握,以保持自己的创作活力,写出为广大读者喜爱和需要并且更加深刻和厚重的作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