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西方经济面临的几个难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7-28
第7版(国际)
专栏:专论

  西方经济面临的几个难题
薛谋洪张昆生
前不久西方七国首脑东京会议,着重讨论了西方国家面临的严峻经济形势。但是,正如日本《每日新闻》所说,七国首脑“没有找到摆脱不景气的途径”。
九十年代以来,先是各英语发达国家,继而一系列非英语发达国家,陆续陷入衰退。如今,英语发达国家虽已走出低谷,但回升乏力。美国前几次经济衰退后,在复苏的头一年,增长率往往在百分之五以上,而去年美国经济却只回升百分之二点三,今年第一季度的增长率,按年率计算,仅百分之零点七。连克林顿总统都说这是“贫血式的回升”。日本政府内部一直到最近对衰退是否已经到达谷底尚有争论,今年经济可能只增长百分之零点八。欧洲共同体的经济仍在继续下滑,预计今年负增长百分之零点五。
在当前西方经济萧条中,失业问题十分突出。目前西方国家的失业总数已增至三千五百万,平均失业率在百分之八点五左右。西方失业问题的严重性在于,经济回升后失业并未相应减少,甚至进一步增加。这表明这些国家当前面临的失业问题,既有周期性因素,也有结构性因素。按年率计算,美国去年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率达百分之四点七,但这主要归因于去年第四季度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百分之四,而就业人数只增加百分之零点二。
现在,在西方国家自动化机器排挤劳动者的作用更加明显,不仅排挤的“量”增加了,而且排挤的“面”扩大了。过去的低技术设备主要是排挤体力劳动者。现在的高技术设备却既可以代替大量的体力劳动,又可以代替不少的脑力劳动,从而被排挤的就不仅是蓝领劳动者,而且有白领劳动者。
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出现的“剩余”劳动力,转到了第三产业。今天西方国家的服务业所雇用的职工,已经占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同时,服务业本身的劳动生产率也在迅猛提高,其速度甚至超过了制造业。这就使发达国家依靠第三产业来提供新就业机会的做法,受到了越来越大的限制,加剧了结构性失业的尖锐程度。
西方国家结构性失业问题日益恶化,不但同高技术加紧排挤劳动力这个过程有关,而且同这些国家高工资、高福利的政策有关。西欧的工资水平和社会福利待遇最高,而失业率也最高,这种情况并非偶然。据英国首相梅杰计算,西欧国家的劳动力成本平均比美国和日本高百分之二十。其后果自然是:西欧雇主更要想方设法少雇用工人,西欧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受到削弱,许多西欧企业迁往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例如东欧。这都将导致本国失业的增加。因此,六月下旬的欧共体首脑会议与七月上旬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实际上都已经把西方的高失业同高工资和高福利联系起来。
由于西方经济萧条,世界经济的地区集团化趋势出现了一些曲折。美国国内担心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后“美国就业机会流失”的情绪在增长。克林顿为此要求对原已签订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作些“补充”。在西欧,《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可以说闯过了“批准关”,但建立西欧货币联盟的前景却比以前更加遥远。去年秋天,欧洲汇率机制发生危机,英、意退出了这一机制,爱、葡、西虽仍留在机制之内,却大幅度调低了本国货币的汇率。《马约》为建立西欧货币联盟而对欧共体各成员国规定的五项经济指标,现在只有卢森堡一个国家完全合格。
为了摆脱经济上的困境,西方各国都强调要共挽狂澜。但实际上却往往不是同舟共济,而是以邻为壑。贸易保护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即是一例。美日、美欧、欧日之间的商业摩擦更为加剧。美国今天强调的已不是自由贸易,而是“受管制的贸易”。它甚至要求为日本增加自美进口、减少对美贸易顺差规定若干“数值指标”。法国新政府宣布不同意去年十一月欧共体代表同美国代表就某些农产品的出口达成的协议,将它称之为“农业慕尼黑”。最近,西欧一些国家反对美国限制它们的某些钢铁产品输往美国,但它们自己却在限制东欧的某些钢铁产品输往西欧。
东京会议的实际进程表明所取得的成果相当有限。各国间最尖锐的分歧依然存在。对解决共同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并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连克林顿在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都不得不告诫说:“我们不会忘记在使全球经济真正恢复增长和充满机会方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