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三产兴城在庄寨——山东省曹县庄寨镇小城镇建设记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7-29
第2版(经济)
专栏:走向城市化——崛起的小城镇

  三产兴城在庄寨
——山东省曹县庄寨镇小城镇建设记事
石奇亭
编者按:既无雄厚的经济实力、又无工业作为依托的边远小镇能不能走向城市化?
庄寨镇的实践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他们发挥地缘优势,第三产业先行,闯出了一条走向城市化的新路,城市化又反过来推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相信庄寨走过的道路对那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搞好小城镇建设会有借鉴、启迪作用。
边有边的优势
庄寨镇地处山东、河南两省四县交界处,虽历史悠久,但由于地处边远,历经战乱兵燹,地县投资无力顾及,农民固守着一亩三分地,苦甲曹县。南来北往的车流所至,一条7米宽,仅400米长街的小镇显得拥挤不堪。
怎样才能走出历史的怪圈?镇党委一班人冥思苦想,当再一次审视庄寨的镇情时,眼前豁然一亮:边固然不好,但边也有边的优势,小镇在两省四县地理中心,可以通过建城把各县都辐射不到的“边”凝聚到自己周围,形成新的经济中心;小镇扼山东、河南两省交通要衢,两条国道和省道在这里交汇,流动人口增多,农贸集市日益繁荣,可以发展“沿路经济”,积累资金和管理经验。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们心中产生:通过城市建设带动市场,再用第三产业发展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化反过来推进城市化。
1989年,庄寨镇小城镇开发建设提议郑重其事地报请县人大批准通过。
没钱有没钱的办法
美好的蓝图绘好了,钱从何处来?
庄寨经济基础薄弱,镇财政还有多年积下的50万元窟窿。农民年人均收入仅300多元。
没钱有没钱的办法。庄寨镇结合实际,创造了多种筹资建城模式:
 ——“谁家孩子谁家抱”。这是政府前街拆迁开发方式。这里是供销、商业、税务、医院等县镇属机关事业单位聚集区。镇里规定,无论单位、集体、个人,各自的房子各自拆,镇里适当给补贴。然后统一规划,自主开发。于是许多单位纷纷筹措资金,在寸街寸“金”路段迅速建设起楼房,下层租赁开店,上层办公。 ——“借来母鸡先下蛋”。这是商业一条街合作开发基金方式。镇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将方案在电视、广播上广为宣传,吸收集体、个人入股合作开发,建成铺面房向个人公开出租,并预收租金用于建设,边建边租,滚动发展。结果财政没出一分钱,不到一年半时间,一幢幢二、三层楼房拔地而起。现在这里成了繁华热闹的商业区。 ——“前店后宅合二为一”。这是丁寨小区方式。丁寨村靠市场致富,沿街摆摊叫卖分散经营,已不适应城市化需要。村里顺应农民的要求,按照城镇规划,进行商业、加工、居住多功能小区建设,楼房依次排列,三层楼房一户一个单元,家家居住面积一二百平方米,底层是店铺,楼上是住宅,后院搞加工。两幢楼后院接后院,户户临大街。目前,第一期60户工程已经竣工,全村300户近几年即可陆续搬进新楼。
诸如此类的办法很多,没要国家一分钱,没向农民摊派集资,全靠土地隐形价值开发,低点起步,盖楼房,建市场,滚动积累。仅4年时间,累计投资数千万元,一座崭新的“农民城”展现在人们面前。
龙头高舞百业兴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使原来有价无市的桐木市场迅速发展,已形成全国最大的桐木集散地,年交易量达10万立方米。百货、粮食、木材、农机等8大市场也形成规模,固定商户达4500户。
每逢大集,苏、鲁、豫、皖4省6县市的商客蜂拥而至,日上市人数达十万之众,去年市场成交额2亿元,仅税收一项就比1988年翻了三番。城镇建设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现在全镇第三产业项目发展到4598个,从业人员达1.2万人,占农村劳力的50%。去年全镇国民经济总收入中有一半来自第三产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