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静观大豆再升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8-04
第5版(经济专页)
专栏:

  静观大豆再升温
本报记者 刘鲜日
一直被人忽视的高营养作物大豆,在经历了多年生产连续滑坡之后,1992年出现了反弹。种植面积由1991年的1.05亿亩上升到1.078亿亩,增加了280万亩,总产量突破了1000万吨。特别是“大豆之乡”黑龙江省,去年普遍涌现大豆热。
另据农业部农业司粮油处透露的最新消息,今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继续升温,同时其他一些省市也出现了多年未有的大豆热。据估计,今年的种植面积比去年新增1700多万亩,增幅为16%,达到了1.25亿亩,恢复到1987年的水平。这种现象已引起有关部门及专家的重视。
    生产,何以柳暗花明
1957年,是我国大豆种植量最大的时期,总播种面积曾接近2亿亩,总产量超过1000万吨。尔后,出现片面追求粮食总产量,增加高产作物,使我国大豆播种面积逐年递减。1987年虽略有回升,达到1.226亿亩,但1989年又减少为1.2亿亩;1990年为1.126亿亩;1991年更减少到1.05亿亩,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被冷落多年的低产作物为何陡然间又热了起来?据专家分析,首先是价格趋动。最近几年来,粮食市场普遍疲软,价格回升无力,而大豆价格却一枝独秀,有看涨的势头,加上现金交易的方式使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种大豆的效益,激发了生产积极性。其次,市场放开以后,社会需求量增加很快。这几年豆饼等饲料和饲料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扩大了对大豆的需求;加上我国人民在基本解决温饱之后,开始向吃好、吃精、吃营养食品转变,豆制品消费热在各地兴起,拉动了大豆的需求。第三,大豆种植和管理过程的技术在日益发展,新品种不断涌现。如黑龙江省与美国合作开展的亩产200公斤试验片已推广60多万亩,使大豆开始向高产化方向发展。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又使大豆保产有了后盾。近年来,大豆生产列入了“丰收计划”,并初步有所成果。现在,已涌现出不少亩产150公斤的县、200公斤的村和300公斤的高产田,焕发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市场,究竟有多大容量
目前,大豆几乎成为农产品中最受市场欢迎的东西,有供不应求之势。然而,市场需求并非没有止境的。在粮食进出口总量基本平衡的条件下,我国大豆总产量究竟要多少才算基本饱和呢?换句话说,种植多少能够保证供求大体相当、价格适宜?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2000年,我国年需求大豆总量接近210亿公斤,包括居民食用、用作饲料、种子及满足出口,相当于1992年总产量的2.1倍多。如果单产在2000年能够提高到130公斤,则种植面积要达到1.6亿亩以上。即在1992年1.078亿亩的基础上,每年可新增播种面积800万亩左右,新增产量150万吨左右,可以保证国内市场基本平衡,价格可以相当稳定,农民能够从中获益。
    大豆热,能否持续下去
专家认为,从国内外市场需求量来看,目前的1.25亿亩种植面积和1250万吨的总产量不会使市场价格出现大起大落,每年以15%的增长幅度增加播种面积也不会导致总体上买难卖难的发生。从种植农作物的比较效益来看,大豆虽属低产作物,但在市场平衡的情况下其亩均收益在各类作物中算比较高的一种,且投入少、管理不太复杂,农民容易接受。
现在重要的问题是,对于目前的大豆热,应有一个冷静的态度,一方面要保持大豆热持续升温,另一方面又要做好宏观调控,不可盲目多种,以防大起大落。为了搞好大豆生产,专家们认为,应乘大豆升温的时机,贯彻“高产、优质、高效”方针,把大豆的产、加(工)、销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避免低档次种植造成的损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