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大力发展工业规模经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8-04
第5版(经济专页)
专栏:

  大力发展工业规模经济
姚其立殷圣元
扬州市在原有工业门类齐全的基础上,近几年来,大力培植和壮大重点骨干企业,扩大优势产品,提高工业的整体水平和规模效益。较快地形成了一批能在市场经济“海洋”中抗风击浪的“远洋舰队”,带动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去年全市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东有“春兰”(即春兰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西有“黎明”(即生产“黎明”汽车的仪征汽车制造厂),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还有34家,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27家。
最近,我们到这个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之一的扬州采访,从一批重点企业和拳头产品的形成看,虽是各显神通,却又殊途同归。
附加值高、关联度广的整机大产品可以上规模,质量好、批量大的配套小产品也可以上规模。对像汽车、空调器、船舶、内燃机、集装箱等这类关联度较大、举足轻重的整机产品,扬州从上到下给予了全力支持,促其上规模、上水平。“七五”期间开始进行的扬州客车厂技改引进项目,总投资5484万元。1992年该厂的大客车产量达3000辆,创利税3302万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公路客车生产厂家。对大量小的产品、配套产品,扬州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使一大批“小而专、小而特、小而精、小而高”的“四小”产品脱颖而出。地处扬州东部的泰县苏北砂轮厂,是一个生产砂轮磨具的专业福利工厂,一度处境艰难。近几年,他们开发多用途、高科技的新产品,使产品从原来的50多种增加到5万多种。去年,该厂创利税670万元;产量居全国同行第三位,人均创利税居首位。
企业通过“聚合”可以上规模,通过“裂变”也可以上规模。在“聚合”中,扬州围绕重点骨干企业的发展,通过租赁、联合、兼并、控股等形式,进行存量资产的调整,扩大生产规模。从目前全市已组建的15个企业集团看,一般“聚合”后,都实现了产量、效益的高速增长。在“裂变”中,扬州通过一些老厂的合理分解,嫁接“新枝”,培育新的生长点,一厂变多厂,实现了生产规模的较快扩张。扬州江阴汽车厂前几年发展比较缓慢,1989年划出部分厂房和人员,与外商合资1002万美元,创办了通运集装箱有限公司。1992年产集装箱2.7万只,产值2.78亿元,超过原设计能力2倍多。
集中投入、一次到位可以上规模,小项目起步、滚动开发也可以上规模。靖江葡萄糖厂确定的千吨VC扩产技改项目,采用国际上比较先进的“二步发酵法”技术,需要投入5100万元。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他们以这个项目与外商合资,单独成立江山制药有限公司,解决了燃眉之急,很快建成投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1992年该公司产值7716万元,但利税高达3615万元。在宁扬一级公路一侧的仪征汽车制造厂,现有职工4000人,固定资产原值2亿元。它就是由小项目起步,自我积累、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起来的。7年来,他们先后投入2.8亿元,主要经济指标连年翻番,跨入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和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行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