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8-05
第1版(要闻)
专栏:

  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
本报评论员
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的通知》。这是在新形势下,针对新闻队伍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而制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每个新闻单位、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应当认真学习,坚决贯彻。
当前,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积极贯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化改革,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很好。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写出了大量反映时代风貌、推动社会进步的好作品。我们新闻队伍总的素质是好的。但是,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违反职业道德准则的不正之风,有些还相当严重。例如:参加新闻发布会、开业典礼、周年庆典等会议、活动,要“出场费”、收“红包”;给企业、企业家或其他一些单位、个人写稿后,接受或索取金钱财物,搞“有偿新闻”;利用新闻工作者身份的特点和便利条件,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收取“好处费”,接受企业提供的种种优厚待遇,等等。
这些做法,背离了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背离了新闻职业道德,是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思潮在新闻队伍内部的反映,严重损害了我们新闻工作者应有的崇高形象。社会各界干部、群众对此反映强烈,新闻界内部许多同志也痛心疾首,呼吁坚决克服这些不正之风,特别是要坚决禁止“有偿新闻”。
我们党的新闻工作有着光荣的传统。几十年来,广大新闻工作者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无私无畏,廉洁奉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的富裕幸福而辛勤劳作。新闻工作成为崇高的、受人尊敬的职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的确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社会在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变。但是千变万变,新闻工作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不能变,廉洁自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不能变,勇于坚持真理、忠于事实的高尚品格不能变,遵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自觉性不能变,否则,就会有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闻媒介必然要更多地反映经济、反映市场,而市场上的各种经济成分、经济实体也必然要更多地借重新闻媒介、利用新闻媒介,这是很自然的。新闻媒介反映市场经济的主要手段一是新闻,二是广告。广告是企业的自我宣传,新闻是新闻媒介的客观报道,二者有原则的区别和明显的界限,不容混淆。新闻的起码要求是客观、真实、公正,其生命力和信誉也在于客观、真实、公正。如果新闻也像广告那样收费,还怎么能保证其客观性、真实性、公正性呢?还怎么能取信于民呢?新闻工作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宣传者,如果自身不正,还怎么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呢?“有偿新闻”、拜金主义,是新闻工作之大忌。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起始阶段,更要注意从认识到实践严格划清广告与新闻的界限,这不但是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的必然要求,而且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一切真心实意拥护改革、愿意为推进改革作出贡献的新闻工作者,都应当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形形色色拜金主义思想的侵蚀。
在新闻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反腐倡廉,新闻工作者人人有责,领导干部更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同时,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廉洁奉公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对做得好的同志要支持、要表彰,对违反纪律者,要秉公执纪,严肃处理。这样才能带出一支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的队伍来。
本报编委会已经作出关于加强廉政建设的规定,表明了我们的态度和决心。我们愿同新闻界的朋友们一道,为加强新闻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做切实的努力。我们衷心欢迎全国广大干部群众和新闻界同行的批评监督。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刻,要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实现我们民族宏伟的奋斗目标,需要各行各业励精图治,加倍努力。新闻界肩负着特殊重要的使命。切实抓好自身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职业道德建设,我们才能无愧于伟大的时代,才能更好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建功立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