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阅读
  • 0回复

观井冈雕塑园浮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8-17
第8版(副刊)
专栏:

  观井冈雕塑园浮想
元辉
这是井冈山革命历史人物雕塑园。
从这里出发,走遍几乎整个中国,又回到故地。
青铜、汉白玉和花岗岩塑像,凝缩着一个逝去并不太久的时代。梗起的眉峰和眉间的沟纹,深邃的目光和刀刻般唇线,表明雕塑家们着力之点。而我,却为那扎着“绑腿”、想来行军耐力超常的小腿所吸引。
那“绑腿”,也许最足以印证“军旅”一词的艰辛底蕴。
在我们这个往昔战争频仍的国度,军人扎“绑腿”原本由来已久。从井冈山和其它根据地走出来的中国军人,由于毛泽东、朱德的战略战术,“绑腿”更是如影随形。他们的青春谁不是从“绑腿”中流失的呢?他们的腿肌上,谁不曾勒起过一匝一匝的绑腿布印?那“绑腿”下面,万里征尘板结成的满脚掌硬茧似乎触目可见。我想起老红军、老八路中的一句戏言:“当兵的擦火柴,不需火柴盒,往脚掌上一擦就着了。”
跟其它名山略有不同:井冈山的游览道上,倒是没看见抬游客的轿子。看来,过来人熟悉的某些新潮,尚未波及这片圣土。
扎“绑腿”的人当年鏖战、居处、长眠之地,而今有许多也成了风景。
由于那一段为中国人民背负十字架的苦难岁月,井冈山得到了丰厚的报偿:人文景观荟萃。应该说,这是井冈山作为全国风景四十佳的一大优势。
如果没有这些人文景观,井冈山不会吸引来这么多游人。
想一想吧:如果西湖没有岳王坟,没有留下《石灰吟》和一腔匡国忠魂的于谦墓,没有章太炎墓和章氏生前即申愿“死当邻穴”的抗清志士张苍水墓,没有象征为官德政的白堤和苏堤,西湖还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吗?清人袁枚早有诗句:“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推开来想:如果没有遍布全国的人文景观,我们这个文明古国,肯定也会大大失色。
人文景观,是山水的灵魂。
人文景观中,有许多是扎“绑腿”的人留给我们的。是它们,成就了一部中国的历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