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高凤琴模范职工家属小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5-08
第3版()
专栏:

高凤琴模范职工家属小组
中华全国总工会女工部
高凤琴小组是七二四厂的一等模范职工家属小组,又是沈阳市模范职工家属小组。高凤琴小组的特点是:经常关心生产,鼓励工人提高生产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团结互助。高凤琴小组并建立了定期会议制度,经常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七二四工厂推广了高凤琴小组的经验,全厂职工家属组织了九十九个互助组,九十八个托儿站,在鼓励工人提高生产情绪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在卫生运动中,由于职工家属的努力,七二四厂宿舍被评为沈阳市第一名卫生模范住宅区。
两年多以前,高凤琴小组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每天厂里上班的汽笛响过多时,家属们多半还没有起床,吃过饭,又都抱着孩子去串门,扯闲话。吵嘴打架的事情时常发生,工人的生产和团结受到影响。比如老黄的家属和老田的家属白天吵过架,晚上就对丈夫说对方欺侮自己,弄得老黄和老田第二天打起来,没去上班。
组织学习,建立托儿站
高凤琴是这个组的小组长,当时工作中有很多困难。组里的人三心二意,开会也召集不起来。她曾想到:算了,随它去吧!但一记起在农村时党支部书记说的话:“妇女要自己来解放自己”,就又鼓起了勇气。
不久,工会号召职工家属学文化,学时事。高凤琴觉得很对:有了文化,懂得新道理,事情就好办了。于是她白天黑夜,一家串一家,向大家讲学习的好处。又到文化程度较高的家属韩桂薪家里,鼓励她出来给家属上课。没有上课的地方,她把自己的房子腾出来一间。
家属们来学习了,但有很多顾虑和困难。比如于桂英年纪较大,老认为自己笨,学不好。高凤琴有空就去帮助她做针线活,让她抽出时间复习功课。于长英写字写不好,学习情绪不高,高凤琴动员韩桂薪帮助她。但最困难的是孩子的问题。家属们学习时,孩子又哭又闹。把孩子抱出去,又没人管。家属们觉得,只有解决了孩子问题,才能学习好。
高凤琴下决心克服这个困难。有一次学习时,家属们带来了二十多个孩子。高凤琴牺牲自己的学习,把母亲们愿意交给她看的孩子领到一间屋里去,熬粥给孩子们吃,给他们洗手、洗脸、洗刷尿垫子,叫大孩子领着小孩子玩。这样一连两个月,家属们十分感动,说:那能让组长一个人老带着,咱们轮流照顾吧!于桂英提出把自己的房子腾出来给孩子们玩。这时,高凤琴又领导大家讨论建立临时托儿站——在大家开会、学习和集体劳动时,收托孩子。并订出值班办法:学习和开会时由全组家属轮流负责,事后由学习小组长或小组长给值班的补课和传达会议内容;集体劳动时,由孕妇和身体弱的或孩子多的家属值班。又选出托儿站站长管理收托孩子和轮流值班的事情。临时托儿站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托儿站建立后,小组的读报和文化学习一直坚持了两年。现在高凤琴小组的人,大部分能认识一千多字,最少的认五百字,最多的认识了三千字。
订立爱国公约,建立会议制度
一九五一年,工会号召家属用搞好家务,搞好卫生,保证职工按时上班的实际行动迎接“三八”妇女节。高凤琴发动全组家属把工会的要求订入爱国公约,并和其它小组挑战。可是过后大家却没有执行好,有人甚至把公约也忘了。高凤琴觉得只有经常互相督促,才能执行得好,便提出小组定期开会检查的办法。开会时,高凤琴启发大家谈订了爱国公约以后做了那些以前没有做到的事情。有的人说:
“丈夫天天早上能吃上热饭了。”有的说:“过去两三个月不擦地板,现在每个星期都擦一回。”没有什么可说的家属,回去以后就赶紧做,这样就督促了爱国公约的执行。在会上,大家也谈到执行爱国公约中的困难。譬如老王家孩子多、忙,卫生工作作不好。赵大嫂说早上醒不了,耽误了作饭。会后高凤琴就发动关秀英等帮助老王家扫除,每天早上到赵大嫂家去叫门。这样家属们觉得开会对自己有帮助,对开会有了兴趣,会开得也热闹了。以后,大家又在会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最初,有人受到批评后,脸红耳热,受不了,高凤琴就在会后帮助她打通思想。慢慢地,大家也就习惯了。
小组会议建立后,爱国公约执行得好了,最显著的成绩是减少了工人的疾病,保证了工人的出勤率。一九五○年全组工人中有十七名请病假的,共歇工一个多月;一九五一年有四个人请假,只歇工五天半;一九五二年连一个请病假的都没有。
经常教育家属关心生产
高凤琴常常教育家属鼓励工人搞好生产,自己在这方面更起带头作用。过去,高凤琴的丈夫王振一思想有点“中间幌”:落后,自己不愿意;进步,又怕落后分子骂;订产量计划时,他不敢订高。高凤琴就批评他说:“革命怕挨骂,咱们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王振一受到启发,积极起来,产量提高百分之五十以上,并带动全组提高产量,成为先进小组。
高凤琴非常关心生产。她听说那个工友生产情绪不高,她就要想办法鼓励他。工人徐文林很有些技术,就是不拿出来;定额完成得快,但从来不超额,并且常为了家事迟到、早退。他老婆丁喜珍,原先比较落后。高凤琴想:要提高徐文林的生产情绪,就要帮助丁喜珍进步。丁喜珍不会做针线活,高凤琴去帮助她做。丁喜珍每谈起过去受婆婆虐待的事,眼圈就发红。高凤琴便抓住这点教育她,跟她说:“在旧社会,妇女受气是哑叭吃黄连,苦在心里;今天解放了,有共产党撑腰,妇女团结起来,什么问题都好解决。”终于感动和启发了丁喜珍。丁喜珍在小组会上检讨了自己过去的错误,并提出以后保证搞好家务,减少徐文林的家事负担,积极参加小组的各种活动。小组的人为了帮助徐文林,也常常去他家帮忙;小组家属和工人开联欢晚会时,也给徐文林打气。厂里开展找窍门运动了,高凤琴动员了全组家属鼓励徐文林找窍门。徐文林每天回来,家属们碰见他就问:“徐大哥找到窍门了没有?”徐文林找窍门的思想,渐渐活动起来,但怕找不好,别人笑话。丁喜珍、高凤琴把他的心事告诉了车间主任和工会主席。经过几次帮助,徐文林终于消除了顾虑,找到了高速切削的大窍门,使生产率提高了百分之七十五。
团结互助,保证工人不因家事缺勤
过去,家属生孩子,工人得在家侍候一两天;家属生病,也得要工人领着去看病。工会为了提高工人出勤率,号召家属组织互助,共同搞好家务,不耽误工人生产。高凤琴积极响应,首先和积极分子带头互助。正好田大嫂生孩子,大家便分头去请大夫,烧水,做饭。田玉栾回来,看见老婆、孩子都很好,锅里饭菜热气腾腾,衣服也洗得干干净净,什么都不要自己操心,高兴极了;回到厂里就宣传,叫工人们好好生产,不要惦念家里。田大嫂满月后,也在小组会上宣传互助的好处,带动全组家属都参加了互助组。佟文魁的妻子死后留下三个孩子,互助组一连给他照顾了好几个月,没有影响他生产。在组织互助后的八个月中,全组家属生了十三个孩子,都是由互助组照顾的,没有影响工人出勤。工人们在家务事上不分心了,因此,在一九五
一年和一九五二年,全组工人百分之八十五都得了生产奖励。
这种互助,以后更发展为日常生活中的互助。比如高凤琴经常开会,或到别的地方介绍经验,家里做饭、刷洗等事,小组的值日和邻居们就自动地帮着做了。王振娥回娘家去,瞧着天气要冷了,小组就帮助把棉衣做好。组里许多家属要买土豆、白糖,就派人去一起买来大家分;托儿站需要买青菜,大家就集体种菜,菜卖了作小组福利基金。这样,互助不仅保证了工人不因家事缺勤,而且经过互助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