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乐坛俊杰影坛奇才 黄土地上站起个赵季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8-21
第8版(周末)
专栏:乐海泛舟

  乐坛俊杰影坛奇才
 黄土地上站起个赵季平
向兵
赵季平怎么也想不到他这后半辈子竟然会和电影摽上了。
电影是电影人的事业,电影作为声画艺术却离不了音乐。于是,中国影坛上有了一位引人注目的赵季平。
1984年隆冬,几个蓬头垢面的年轻人风尘仆仆赶到西安,多方打听后来到陕西戏曲研究院,进了赵季平家。一进门,几人叫声“赵老师”,报上自家家门:“陈凯歌、张艺谋、何群。”他们为筹拍影片《黄土地》而来,坚请赵季平为影片谱写音乐。这位已在西北乐坛颇有些望的“赵老师”,不知是为眼前这群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的雄心所感动,还是被他们的才华所吸引,几天后他便裹着棉大衣和他们一道踏上了陕北的黄土地。赵季平没有辜负这群年轻人的厚望。他以腰鼓、唢呐以及人物突然唱起的信天游而构成的他的第一部电影音乐,“几乎没有无声源音乐”,而“每个乐句却几乎都成了影片情节发展最为必须的有机部分”,其白描的写实手法,一反当时电影乐坛上的矫揉做作之风,完全契合了影片风格。
随着一部《黄土地》,赵季平步入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这位16岁上考进西安音乐学院附中,继而入西安音乐学院,入中央音乐学院教师进修班,半辈子泡在乐谱中的戏曲研究院副院长,从此在电影圈里忙得不亦乐乎。赵季平也在电影乐坛上由自在而自由,纵横捭阖一展不凡之才。
张艺谋说《红高粱》要“张扬”,赵季平就来了个30支唢呐、4管笙加上打击乐,一起惊天动地撕肝裂肺地喊,喊得观众心潮翻滚,痛快淋漓。尤是那段用夯歌写成的国人皆会吼两句的“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每个重音都砸在观众的心上,人们听不到“音乐”,只感到一种如火如荼的酣畅壮烈。
张艺谋拍《秋菊打官司》,他告诉赵季平影片要拍得“不使劲”,赵季平心有灵犀一点即通,他一改《红高粱》中大起大落的路子,在为影片谱曲时作曲家使劲后退,片中音乐大段“留白”。但人们却难能忘记秋菊一次次出门告状时,随老艺人一声“走这唻!”那不经意响起的碗碗腔花音即兴小调,那样富于艺术张力。这土得掉渣的乐曲和土得掉渣的“秋菊”是那样合拍,质朴的音乐和质朴的影片浑然天成。
这着意不见“音乐”的别出心裁,乃为一种真正的厚积薄发。对此,赵季平至今仍十分感念他那位曾与冯玉祥将军一道以诗画述说劳苦大众疾苦的国画大师父亲赵望云的教诲:“跟生活贴得更近一些,从劳动人民那儿学习、积累更多的民族民间艺术。”赵季平走出校门后在戏曲研究院这“皇家梨园”里一泡就是十数年。他一部又一部写出了民族管弦乐合奏《长安社火》,管弦乐《秦川抒怀》,琵琶协奏曲《祝福》,歌剧《榆钱儿》、舞剧《秦俑魂》(与人合作);他也一出又一出给碗碗腔作曲为秦腔配器,文化部授予重奖的大型秦腔《千古一帝》中获得配器一等奖的便出自赵季平之手。今日在关中大地不少地方剧团里还传唱着赵季平的曲子。
兴许也因为是赵季平身上那分撷自黄土地的民族艺术素养的吸引,台湾的电影人们近些年也纷纷跨过海峡,来到西安寻求“赵大师”的合作。《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便是台湾导演叶宏伟的作品,在这部分别获得意大利、荷兰影展奖的影片中,赵季平将宁夏民歌素材糅进提琴协奏的委婉中,其醇厚独特的神韵使该片荣获法国南特国际电影节“最佳音乐奖”。从而赵季平继夺得金鸡奖最佳作曲奖后,又跃然成了为中国夺得国际电影音乐大奖的第一人。
不过10年,赵季平已谱写了30来部电影音乐。眼下,张艺谋为了拍新片《活着》,又找上了赵季平。别看赵季平如今已是陕西歌舞剧院的一院之长,他还得在影坛上忙活些年头的。
电影是电影人的事业,但电影却离不开音乐。于是,新时期的中国电影史上铭刻下了一个圈外人的名字——赵季平。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