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走出困惑时不我待——关于农业生产资料销售疲软的反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8-22
第2版(经济)
专栏:

  走出困惑时不我待
——关于农业生产资料销售疲软的反思
本报记者刘鲜日
与城市工业品和日用消费品市场形成强烈反差,今年年初以来,农业生产资料,尤其是化肥、农药、地膜等产品的销售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疲软现象。
来自农资部门的警报
据国内贸易部中国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的权威人士介绍,今年前4个月,全国供销社系统的化肥购进比去年同期下降15%,销售下降12%,系统总库存下降3.5%;农药、地膜等也呈大幅度下降势头。5月份,全国农资系统化肥购进比去年同期下降19.1%,销售下降23.5%,库存下降14.5%;农药购进比去年同期下降16%,销售略有回升,库存下降17.6%;地膜购进比去年同期下降41.6%,销售下降37.3%,库存上升24%。
另据该公司信息中心有关人士透露,6月份的情况并未好转,化肥、农药、地膜等几大产品的购进、销售综合起来较去年同期要下降23%左右。与此同时,记者从农机部门获悉,今年头4个月,手扶拖拉机销量比去年同期下降24.5%;小四轮拖拉机比去年同期下降36.6%;单缸柴油机销售也显露出不景气的苗头。
来自亿万农民的心声
照理说,农业要上新台阶,农户对农资的需要必定要上升,农资的销售应该呈强劲的上升势头。今年上半年的情况令不少人始料不及。
首先是农民收入的增长被过重的负担所消耗。农业的比较效益低,投入多而产出少,加上各种摊派、上缴和集资费用支出却有增无减,使农民无资金增加农业投入,也失去了增加投入的积极性。
其次,农资价格节节上涨,令不少农民望而兴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了解,今年以来,我国农村化肥价格比去年同期提高了8—9%。农村市场需求量最大的碳酸氢铵,价格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6%;尿素的价格每吨上涨到了1200元。以上各种农药到农民手中的价格比出厂价要高出50%,个别农药品种甚至涨价几倍。
质量问题成为农业生产资料销售的又一障碍。去年农业部组织人力对全国21个省(区市)的270家企业所生产的化肥、农药、饲料、鱼粉、农机零配件、玉米种子和蔬菜种子等7类产品进行质量监督抽查,发现有30%以上的产品质量不合格。今年以来,据农业部对江苏、安徽等9省市场上的农资样品抽查,产品不合格率亦达59.4%,这些产品涉及全国29个省(区市)的339家企业。
来自专家的提示
农业生产资料是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和再生产的必备品。价格暴涨,必然导致农民无力购买,从而直接影响到农业的稳定发展。专家认为,如此下去,减轻农民负担和放开农副产品流通和收购价格所得的成效,必然要被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无情抵消掉。
有关人士建议,一方面要坚决彻底地减轻农民负担,禁止向农民乱摊派乱收费。另一方面要坚决杜绝农资产品多环节的“万里旅行”造成的价格“滚雪球”的现象。采取对化肥、农药、地膜、农用柴油、农机配件等实行最高限价的措施。
至于如何做好农业生产资料的经营,国内贸易部有关人士及农业部有关专家提出了如下的思路:一、国家对农业生产资料要采取适当的办法加以扶持。支农企业及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单位也应切实加强质量管理,下大力进行内部挖潜,提高生产效率,以降低产品成本和价格。二、农资企业要尽快转换经营思想,牢固树立为大农业服务的宗旨,明确“农资与农业共兴衰”的关系,生产经营的品种、项目及经营策略都必须围绕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促进“农业丰收与农资兴旺”的良性循环。三、农资经营要和科技兴农相结合,做好普及、推广及应用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的工作,如推广多元素、小计量、低价高效复合肥料;使用低毒、长效、广谱生物农药等等,不仅要开发农村市场,而且要培育和引导农村市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