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像小平同志那样高瞻远瞩重视教育——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札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30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像小平同志那样高瞻远瞩重视教育
  ——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札记
朱开轩
从战略高度抓紧发展教育事业的观点,是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握时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任务的工作重点之一,也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共产主义理想最终实现的必不可少的保证条件。
早在1982年论述20年翻两番什么是战略重点时,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并着重强调:“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我看这是关键。”
小平同志在1985年5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著名讲话中有这样两段意味深长的话,值得全党同志永远牢记:“我们不是已经实现了全党全国工作重点的转移吗?这个重点,本来就应当包括教育。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如果只抓经济,不抓教育,那里的工作重点就是没有转移好,或者说转移得不完全。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
小平同志讲得何等尖锐深刻!这是寄语于全党领导同志的。可见,要想真正确立教育的战略地位,关键还是在领导。即主要取决于领导者的眼光,是否胸怀全局地始终视教育工作为战略目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予以高度重视,正确决策,切实抓紧,具体落实。
小平同志对教育问题的许多精辟见解,往往反映在论述经济或科技问题为主的重要文章里。总的指导思想是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依靠人才,依靠教育。小平同志在评论1984年中央通过的《经济体制改革决定》时明确表示,最重要的是第九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八个字,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用人才。小平同志在1985年3月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讲话时重申“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
经济、科技、教育之间关系太密切了,以致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发展到城市后,1984年和1985年中央最早出台的三项改革决定就是《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为了协调三者关系,中央还先后制订过两个方面的重要工作方针,即“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42)条中又着重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
小平同志在1988年9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文中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我们要认真领会小平同志在这里强调的“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的深刻含义,并在工作实践中予以落实。
小平同志反复强调指出:“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最重要的一条是处理好坚持改革开放方针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从历史与现实的状况看,“左”的影响根深蒂固;防止“左”要始终重视。但对青年一代来说,右的东西也要警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反复强调了教育青年一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特别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重要性,强调一定要教育人民和青年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理想与纪律最重要。做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认为,首先要把改革开放方针与四项基本原则有机地结合起来,维护党的基本路线的完整性。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育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既要全面估计市场经济对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积极作用,又要正视开放条件下某些不健康社会现象和思想行为对学校教育,特别对正在成长的青少年一代的思想品德以及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学校党组织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来正确把握和阐明某些认识问题。在任何情况下,与我们根本社会制度相适应的教育方针不能变,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不能变,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标准不能变。要在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浩浩荡荡的育人队伍,同健康的社会舆论、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校的稳定与社会稳定密切关联。广大青年学生是爱国的,是拥护改革开放并希望一切都尽快变得更加美好的。但他们毕竟缺乏社会经验,对国内外的某些政治因素与复杂形势不一定会有很强的政治判断力。青年是祖国的未来;特别是大学生,若干年乃至一二十年之后,都有可能成为社会主义中国各项工作和建设岗位上的骨干力量。为他们未来的事业成就着想,教育和帮助他们在大学时代打下良好的政治、思想、专业、业务基础,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各级党政领导和一切教育工作者都要有责任感与使命感,为此付出极大努力。
小平同志从战略高度关注我国教育事业,还突出地反映在满怀热情地一直关心着工作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广大教师和广大知识分子。小平同志对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改善知识分子待遇,心情最迫切,每次讲话都很尖锐,恳切希望各级领导少说空话,多干实事。他反复指出:中国知识分子待遇太低;包括少数高级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一定要解决。我们不论怎么困难,也要提高教师的待遇;可以分几年解决,但每年给知识分子解决一点问题,要切切实实解决,要见真效;要使他们感到有希望;要逐步把“文化大革命”时的“老九”提到第一。这就需要各级领导真正为教师、为知识分子办实事,而不是说空话。人民不喜欢口惠而实不至的说空话的领导者。
制约教育发展和知识分子作用发挥的最主要因素是投入不足。这一点,小平同志很了解,并算过帐,亲自作过调查研究。1986年6月在《争取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一文中写道:到本世纪末,我们可以进入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以上国家的行列。国家总的力量大了,那时办事情就不像现在这样困难了。比如拿出国民生产总值的5%办教育,就是500亿美元,现在才七八十亿美元。这是一个非常实事求是和有预见性的估计。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投入到本世纪末的努力目标同这个比例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小平同志十分关心实行开放政策后出国深造的十多万留学生,要求创造他们回来工作的条件,并表示不管他们过去政治态度怎么样,都可以回来,回来后妥善安排。小平同志说:“这些人不回来,实在可惜啊!”“要做出贡献,还是回国好。”字里行间,充满了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小平同志对海外学子的无限厚爱与关怀。
学习小平《文选》三卷,心情是兴奋的,激动的。回到现实中来,又感到矛盾重重,问题成堆,困难是严峻的。但正如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对我国教育的发展,我是乐观的。困难是有,但要看到有利条件。不管怎么说,这几年经济发展是快的。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的发展。”“在这样的条件下,只要各级领导认真抓,我看教育的事情好办,悲观是没有根据的。扎扎实实抓它几年,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空前繁荣的新局面,一定会到来”。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我们应该抱乐观的态度,充满信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