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大胆开拓勇于进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8-22
第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中青年干部风采录

  大胆开拓勇于进取
省长治市副市长洪发科
我党一贯充分肯定青年人的敢想、敢干精神,并寄予厚望。然而,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青年人、特别是担任了领导职务的青年干部身上,却呈现出两个鲜明的对比:一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什么也不怕;二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处处谨小慎微。多少年来,政治生活环境中一些不正常的现实,迫使不少青年干部过早地戴上了“防护面具”。磨去了棱角,减少了锐气,不敢干,不敢闯,更不敢“冒”。
实践使我认识到,要使青年干部由“怕”字变成“敢”字,真正焕发出敢闯、敢“冒”的精神,除了各级党组织为青年干部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政治环境之外,重点还在于青年干部要以强烈的政治使命感为动力,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为武器,真正做到克服盲目性,增强科学性,大胆开拓,勇于进取,干一番无愧于时代的伟业,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立新功。在这方面,我作为一名青年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同样经历了“怕”与“敢”的考验与选择,在工作中不断努力做到“三点”:
做强人,不做“完人”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两点论,才能避免形而上学和绝对化。“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缺点和错误的人是不存在的。实践证明,群众拥护敢说敢干、为群众办实事的人,而反对怕这怕那、消极保官的人。因此,我在担任副县长、区长和副市长期间,每到一地,都力求为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大事。尽管自己工作中难免有缺点和失误,但群众还是看你干了些啥,并不过多责备你错了些啥。
只求多数人支持,不求所有人满意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要求得到多数人支持,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经验、情感、愿望等主观意念和书本出发。只要从实际出发,就符合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就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在拓宽长治市市区太行东街和大庆路时,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这两条路是市区的繁华地段和交通要道,车辆和行人较多。多年来,只有机动车道,没有自行车道,更无人行道。为适应城市规划建设和改善城市面貌的需要,为缓解交通拥挤状况,年初决定拓宽和改造这两条街道,但在实施时,因需要部分拆迁,而遭到临街一些单位和居民的反对。说到拓宽街道,都拥护,但一提拆迁就反对,阻力比较大。当时,我调长治市仅半年时间,又临市人代会换届选举前夕,有人劝导我:“不要搞得太僵了,得罪面大了,要丢选票。”我说:“为群众办不好一件实事,选上副市长,又有什么意思。”我坚持按期完成拓宽工程不动摇。一方面带领城建、交警部门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并千方百计帮助拆迁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另一方面,对个别无理取闹、顶着不动的“钉子户”,则采取坚决果断措施。两个月后,两条宽阔平坦的大道展现在群众面前,全市人民都说这件事干得好。实践证明,强烈的政治使命感,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只要坚持一干到底,就能取得大多数人的拥护。少数人一时反对,甚至有个别人骂娘,也是正常的。百分之百的人拥护,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的。因此,当工作中听到不同意见,或听到骂声,作为一个青年干部必须要分析,绝不能轻易动摇决心。
既求“过河”,更求解决“桥”和“船”的问题
大胆开拓进取并不意味着只有一个良好的动机和愿望,而必须坚持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在方法和策略上动脑筋,着力解决好“过河”中的“桥”和“船”问题。如果我们在工作中只交待任务,而不仔细研究每一个环节,采取过细的工作方法,那么,即使是良好的愿望,也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大胆开拓,勇于进取,并不意味着只是说大话、唱高调,而在于实实在在地工作,实实在在地落实。并要有不怕冷嘲热讽,不怕有人反对、不怕失败、不怕丢选票、不怕吃苦的精神。“敢”字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行为;不是蛮干,而是科学的实践;不只是一个良好的动机,而是一个有形的、需要付出心血与劳动的过程。因此,既有大胆开拓的精神,又有科学求实的态度,才是当代青年干部实现伟大政治使命的正确途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