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国际商品市场仍然疲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8-22
第7版(国际)
专栏:综述

  国际商品市场仍然疲软
郭培兴
1993年以来,西方经济发展仍然不振,国际市场各类商品价格的变动虽各有不同,但总的说来,继去年末的一度回升后,旋即再次转跌,目前已不仅跌至低于去年底的水平,且已与此次回升前1992年10月所达到的创纪录的低点大体接近。据英国《经济学家》周刊编制的“世界初级产品价格指数”(不含石油),如以特别提款权计算,今年第一季度回升6.5%,但随即逐月转降,至6月较去年12月再跌4.4%,较去年10月低点也仅略高0.9%。
就具体商品来看,今年以来除少数商品如糖、花生油、亚麻油和蓖麻油等因受气候不良影响,产量下降、价格有所上升外,多数初级产品价格仍有下跌。其中尤以茶叶、小麦和大米等价格下跌最烈,6月份平均较去年12月份分别剧跌20%以上(按美元价计算,下同);其次,跌幅较大的还有铜、铅、锌、锡和咖啡等,同期各跌10%以上。此外,羊毛、天然橡胶、石油、可可、棕榈油和椰油等价格也分别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在制成品方面,许多商品价格下跌。如6月较去年12月棉坯布价格下跌8.6%,乙烯价跌5.3%,尿素6.2%。
1993年以来国际商品市场价格继去年末的上升后一度有所回升,主要是由于受少数商品如糖、木材等价格出现剧涨的影响,而这些商品价格的剧涨,又主要是由于气候不良,产量有所减少或因一些国家对生产和出口实行限制所引起的,实际上,市场需求疲软的总体态势基本上并未改变。
1993年以来,特别是近几个月来国际市场许多商品价格续呈下跌或转跌,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西方经济继续不景气。今年第一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分别仅为0.7%和1.6%,而日本和西欧经济今年以来更表现出明显的衰退,因此,今年以来国际商品市场的需求仍疲软,价格在起伏中总的说来仍呈下跌之势。如由于需求不振,今年6月底伦敦金属交易所铜和锌的库存量较上年底分别再增30.9%和50.3%。
其次,一些产品产量有所恢复或增长。去年以至今年初,由于受一些国家对生产和出口实行限制或气候过旱等影响,一些产品如木材、茶叶等供应趋紧,价格一度剧升,但今年以来,一些主要产茶国如斯里兰卡和肯尼亚等先后降雨,茶叶生产状况有所改善;马来西亚政府最近也决定重新出口原木,并公布了其出口的长远计划,因而使市场供应有所松动,价格分别都有大幅回跌。此外,一些产品如石油、棕榈油等,特别是石油,因产量超过规定的限额,原已大量过剩的世界石油市场更见疲弱。
再次,一些产品供应充裕或长期严重过剩。如1992—1993年度末世界咖啡的库存积压量估计仍高达474万吨,它可供全世界一年的消费尚有余;仅澳大利亚,目前羊毛的库存量即达46万吨(按净毛计);大米,由于泰国、越南等不断竞相扩大出口,使国际市场大米供过于求的形势十分突出,价格一度跌至近5年来的最低水平。
最后,一些产品为寻求延续或重建原已存在的国际商品协定支持机制的努力不断受挫,也加剧了有关产品价格的下跌。如近月来咖啡生产国为商讨建立能发挥市场支持机制作用的新的国际咖啡协定的谈判陷于僵局;一些消费国家对达成新的国际橡胶协定明确表示反对;新的国际可可协定虽已商定将于今年10月1日起开始生效,但该协定也不包括“生产国将停止向市场出售可可以保卫一个确定的价格范围”的所谓“保留计划”。所有这些,不可避免地对有关商品的价格造成沉重的打击。
诚然,近月来美国中西部突发严重洪灾,引起一些商品,特别是粮谷和大豆等产品价格出现暴涨。但总的说来,国际商品市场上的疲软态势,看来短期内仍将持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