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魔匣采蜂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8-22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魔匣采蜂毒
近两年,在中国几大养蜂基地——北京、浙江、湖北、山东一带出现了许多专门用来采集蜜蜂体内毒汁的精美小匣子,它们与蜂群为伴,为人类造福。
这些被称为封闭式蜜蜂蜂毒采集器的小匣子是国家蜂毒资源开发和应用火炬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它的出现将带起的是一个全国范围的蜂毒资源开发生物技术新产业。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养蜂国,拥有700万群蜜蜂,蜂毒资源极为丰富。如果有先进的采集技术,每年就能获得成吨的蜂毒。而由于采集手段所限,直至1992年,全世界蜂毒产量仅为50公斤,中国占1/5。
蜂毒是蜜蜂毒腺和副腺分泌出的具有芳香气味的透明毒液,贮存在毒囊中。蜂毒的国际市场价格是每克240美元。其医药价值极高。对神经节的阻断作用,镇痛指数高于安替比林,镇痛抗炎作用是消炎痛的70倍。人们用它来治疗神经官能症、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收到很好的疗效。蜂毒制成的蜂毒注射液对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也有应用价值,据说还有增强免疫力、调节内分泌、抗衰老等作用。
麻醉法,虽然可以获得大量蜂毒,但麻醉程度不易掌握,难免蜜蜂死亡,而且得到的蜂毒杂质多,不适合医用。电刺激法可以取到大量洁净的蜂毒,但是这种方法长此下去,温顺的蜜蜂会变得好战好斗,难以驯养。
北京四海农村技术开发研究所的李光宏研制的“封闭式蜜蜂蜂毒采集器”,克服了国内外电刺激法的弊端,既可以采集到大量纯净蜂毒,又可以让排毒后的千万只蜜蜂,健康地生活下去,继续为人类传粉酿蜜。一个小匣子,带来了蜂毒采集技术的重大突破。由之而起的是全国700万蜂群的资源再开发,昆虫生物学、生理生化学、病理药理学、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水平的提高,遍布各大养蜂基地的蜂毒新兴产业的出现。
(8月14日《中国青年报》苏一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