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古代黄河报汛方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8-22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古代黄河报汛方法
治理黄河之古籍,莫详于元代欧阳元所著《河防记》、明代潘季驯所著《河防一览》、清代靳辅所著《治河方略》诸书。每值紧张的黄河汛期,必须在短时间内将汛情尽快传告至黄河中下游。在交通与通讯不发达的清代,有一种由河工水卒承担的报汛方法——“羊报法”。
首先,在黄河上游水面,立有数根标刻着尺寸高度的铁柱,称之“水志”以测水位的涨落。所谓“羊报法”,就是将整只大羊皮密密缝牢,内充以气,外涂以苘(音顷)麻油,令水不透。每逢汛期水位趋涨时,选勇壮水卒,缚于充气羊皮上,即可急流直下,瞬息千里。水卒在急流漂流中,随时将系于身上标有水位高度的竹木“水签”抛掷在沿河水面上,当地河工拾到水签,便可知道黄河上游水势情况,亦急备防治之。据史书记载,元世祖年代有关黄河报汛,也有类似的方法,称之“革囊遗法”。
(《北京晚报》王德泉文赵云生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