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选美”,多数人不赞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8-22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选美”,多数人不赞成
傅旭孙国英
近几年,社会上兴起一股“选美”热,仅去年,各地“选美”多达五六十种。一些大中城市首开先河,效法者趋之若鹜,有些地方,不仅地、市、县、乡层层搞,连一些工厂、学校也不甘寂寞,推出自己的“厂花”、“校花”。
在尚需艰苦奋斗创大业的今天,究竟应如何看待时下的“选美”,这是一个应该搞清的问题。日前,我们采访了几位从事妇女、学生工作的同志和有关专家、学者,请他们谈谈对时下“选美”的看法。
在全国妇联,黄启璪副主席概略介绍了境外“选美”的由来和对“选美”的两种不同看法:“选美”活动源于美国,据说是一位马戏团主于1854年首次发起。随后,报业看准它是扩大发行的好办法,继而竞相开始主办“选美”,逐渐把它发展为一种商业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选美”逐步蔓延到世界各地。
“选美”活动之所以兴旺,最根本原因是其商业价值。“选美”活动的组织者宣称其宗旨在于发掘美、弘扬美,但其内在动因,绝大部分是功利的。
对于“选美”,赞同和反对者皆有之。赞同者认为,“选美是美的展示”;反对者则认为“选美反映了女性被欣赏和男性的中心地位”,“是对女性人格的污辱”。
问起她如何看待时下的“选美”,黄启璪表情凝重地发表了下面的看法:
我们全国妇联不赞成“选美”,全国妇联已公开宣布了对“选美”“不支持、不赞成、不组织、不参与”的“四不”态度。
一位艺术大师曾这样说过:“世界上最美的东西是人,但当这美的东西成为商品时,其人格就受到修改,美的含义也带上了特定的色彩。”“选美”的实质是把容貌商品化,一些人还把美女当作观赏、取悦的对象。“选美”的商业价值使一些企业热衷此举,借此赚大钱。此外,这种“选美”的评判往往缺乏科学的标准,有的是赞助商说了算,造成“选美”活动中出现了种种问题。
“选美”的商品化和庸俗化也给社会带来了副作用。由于“选美”绝大部分是“外表重于内涵”,产生的错误导向是让女孩子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会使一些女孩从小就热衷于美容、减肥,却忽视内在修养和真才实学。而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迫切要求广大妇女提高素质,奋发有为。女青年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我们真正爱护她们,就要鼓励她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培养良好的品德,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人才。
我们不赞成“选美”,但我们提倡欣赏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我们提倡“五讲四美三热爱”,提倡中国妇女努力实现心灵美、行为美、仪表美、语言美。希望广大妇女在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建设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生活中我们也爱美,妇联就组织过美容、服装服饰、色彩搭配等方面的讲座。我们提倡健康向上的美,并鼓励广大妇女姐妹用智慧、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去创造美。
据了解,全国妇联就“选美”表态后,收到不少群众来信,表示拥护和支持,一些来信还希望在“四不”之外再加上“坚决反对”一条。
目前,对北京大学部分女学生拒绝“选美”的举动,社会上议论较多。为了解她们的看法,我们来到北大。由于正值暑假,北大团委副书记周开让和学生干部姚刚接待了我们。
北大学生会为活跃校园文化,曾组织过北大女生青春风采大赛,从这个话题开始,他们介绍了北大女大学生对“选美”的主流看法:
北大青春风采赛与时下的“选美”不同的是力图加大文化色彩,突出才智和修养。尽管如此,报名参赛的人还是寥寥无几。
北大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高素质的理论人才和专业人才,所以不提倡把选美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从个人追求来看,北大大部分女生认为,对美的追求是人的天性,并不需要众人评价,美没有必要以一个模式衡量,以社会上通俗的标准给别人去评判。社会上的“选美”虽然也说气质、应变能力和学识,但深层次的美、内心的修养,并不是几项简单的比赛所能表现出来的,何况许多“选美”的问答题层次较低,过于简单化。
北大大部分女生拒绝“选美”,但并不是拒绝追求美。在执著、勤勉于学业的同时,她们乐于参加讲演会,也乐于了解服装流行趋势,参加“主持人”学习班、美容讲座等。
在北大,我们还走访了妇女问题专家、北大中外妇女研究中心副主任齐文颖教授。她认为,结合今天的国情和我国妇女的情况,更应多着眼于提高妇女的素质,鼓励广大妇女积极向上,为国家多作贡献。提倡女性美的追求,还是应该把思想品德、知识、勤奋、智慧这些基础的东西放在首位,以利于培养年轻人,促进中国女性的进步。把参加“选美”所花费的时间、精力用于对事业的追求,更有意义,她激动地说,“希望工程”花20元就可以使一个失学的孩子上学,而耗费大量人力、财力搞“选美”,对贫困地区儿童要求上学的饥渴,是个非常强烈的反差。结合我们今天的国情,还有许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没有必要花费那么多时间、金钱和精力搞“选美”。“选美”是从国外进来的,而在国外,“选美”已是过时的了。女性选美作为精神娱乐消费,取悦某些人,是对女性不够尊重,受到了许多进步人士和女权主义者的反对。
翟墨,这位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先生的学生,坦率地谈了他对“选美”的看法。他认为,“选美”是通俗文化的一种形式,是人体美的展示。但“选美”要有权威性、科学性、严密性和严肃性,即要由国家的权威部门组织专家按照严格的程序来进行。而目前我国各地搞的“选美”太乱、太滥了,已成了某些单位和个人赚钱的工具和手段,这样还不如不搞。
他还说,这里还有一个引导消费的问题。现在有不少“大款”钱多了不知怎么花,在一些没什么必要的项目上一掷上千万。而国家目前还不富裕,有相当一部分人尚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因此,要引导他们把钱投到教育和建设上。
结束了采访,我们的一个突出感觉是:从中国人的道德和伦理观念看,这种“选美”绝大多数人是不能接受的。“选美”,不能再这样搞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