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面对烈焰的“老记”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8-22
第4版(要闻)
专栏:

  面对烈焰的“老记”们
本报记者王楚
“轰”的一声巨响,浓浓的黑烟裹挟着烈焰,掀翻了深圳清水河安贸危险品四号仓库。8月5日下午1时25分,深圳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大的一宗爆炸事故。
浓烟滚滚、烈焰翻腾,“出事了!出大事了!”深圳新闻界的“老记”们,凭着职业的敏感,迅速传递这一信息。
正在附近采访的深圳电视台新闻部记者杜图、孟远,几乎想都没想,拿起机器就奔向现场,他们是深圳新闻界最早赶到爆炸现场的记者,摄像机里记录了英雄烈士最后的身姿;正在家中午休的《深圳特区报》摄影记者赵连勤,一看到冲天的浓烟,职业习惯使他来不及多想,拿起摄影包就冲了出去。翌日《深圳特区报》头版一幅套题新闻照片:烈焰在翻滚。这清晰、震撼读者的画面,就出自老赵之手。爆炸后的20分钟,深圳电台中断正常节目,向听众播出了本台女记者小梅发自清水河爆炸现场的报道;由于去清水河的各条道路封锁,十几家驻深的记者,纷纷舍车跑步从不同的地方冲向现场。
“快!去清水河。”深圳电视台记者戴杰一看到滚滚浓烟,马上改变去龙岗的计划,调转车头直奔清水河。由于道路封锁,造成笋岗路大塞车;“跑!”体态有些发胖的戴杰扛起摄像机,跳下车,带起助手,一溜烟的小跑,整整跑了4000多米,衣裤都湿透了,他喘着气,爬上一个小山坡。这时,六号仓库浓浓的黑烟闪着刺眼的亮光,“噼!啪!”小爆炸不停;戴杰打开了摄像机镜头盖,镜头对准了消防队员奋力灭火的英姿,对准了消防队员面前的熊熊大火!
美国著名战地记者罗伯·卡帕(1913—1954)曾经说过:“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离炮火不够近。”在深圳电视界颇有些名气的戴杰,是以画面生动、清晰,构图大胆著称。“那边有水枪喷水,过去拍。”戴杰一面招呼助手,一面冲了过去。戴杰拍突发事件有个信条:一有情况,先冲进现场再说,越近越好。烈焰灼人,空气发烫,戴杰离熊熊大火的六号库只30米了。
这时,市公安局副局长杨水桐和几位现场指挥,进入了戴杰的视线内。跑了多年的公安,这几位老朋友太熟悉了,见面总要打招呼。问问他们,仓库里装的什么东西?戴杰过去了。但,不对劲,这几位局长的脸,铁打的一样,没有表情,好像没看到他一样。“轰!啪!”火中连续的小爆炸,由黑变白的浓烟,裹挟着烈焰翻滚着。“狗东西,气氛有点不对。”戴杰拍下一个火场特写镜图,对助手说。
“不要再往前走了,要爆炸了!”消防队员把戴杰推到旁边的一间简易棚下。
“轰!”的一声巨响,六号仓库水泥墙壁像碎布片一样飞了起来,巨大的冲击波裹着乱石、火焰、毒气、灰尘,向方圆2000米呼啸着肆虐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震晕过去的戴杰从碎砖乱石烟尘里爬了出来,摄像机炸乱了,左肩胛骨粉碎性骨折、脑震荡;《深圳商报》摄影记者赵青身上几乎找不到巴掌大的好皮肤,左脚跟骨粉碎性骨折;《长江日报》驻深摄影记者胡谋右手肘关节严重挫伤……这次大爆炸,冲击、掀翻了在场的十几名“老记”,但在摄像机、照像机、录音机和采访本里,记录下那惊心动魄的时刻,公安消防干警奋力扑火的可歌可泣的场景……
第二次大爆炸使清水河9个危险品仓库火海一片,毒焰狼起,3000立方米的木材“呼”的一声,火焰数十丈。大火逼近120吨的易燃品双氧水,装有6000吨的油罐、几千立方米的液化气罐,温度在升高,情况万分危急。清水河仓库面临第三次大爆炸。
火光就是命令。《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市电视台、电台,又派出了第二批、第三批记者;在可能发生的第三次大爆炸危险情况下,不少记者在无防火、防爆、防毒气装备下,擦一把被烟熏黑的脸,默默地继续奔走在救火现场……
深圳8·5大爆炸,“老记”们不怕牺牲,勇于拚搏,和武警、公安、消防战士一起,战斗在火场,拍摄、记录大量的图像、图片和文字,对爆炸、灭火、清场的过程,进行跟踪报道。“老记”们的敬业精神,在300万特区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