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水田人改种蔬菜之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8-23
第2版(经济)
专栏:为农民办实事

  水田人改种蔬菜之后……
本报记者胡跃平
祖祖辈辈只会种粮食,今春起要他们改种蔬菜,对贵阳北郊那片山洼洼里的乌当区水田镇人来说,这个弯可是转得不小。
论道理,居住在这一带山寨的布依族农民都懂得:省城里现在人越来越多,城周围菜地越来越少,上面让搞粮改菜,一来可为城市多供鲜菜,二来种菜比种粮划算。
不过,道理归道理。水田人种水稻,个个行家里手,种菜就不那么在行了。比如,种菜需开厢挖沟施足肥,可不少人嫌这样做浪费土地,还按“满天星”的种法,种子遍地撒。结果,破天荒种出的第一茬番茄、瓜豆,因质量不好,多数人费了力菜却卖不起价。
区里的干部向记者介绍,为了让农民扭过弯来,蔬菜办的技术员们不知付出了多少汗水。打从春天起,市区就派出一批批技术员来指导,仅吃、住和工作在村寨的技术干部就十五六人,他们走村串寨向群众授课,成天泡在农民中间,在田坎边上手把手地教。农艺师常德荣的女儿高考落选,他因长期抽不出时间回家辅导女儿深感内疚;区农技推广站站长罗发礼家中被盗,接到电话得知老婆孩子没出事,也顾不上回去看一眼。几个月来,他们为水田镇的300多户农民反复进行了10多次技术培训。现在,瓜豆怎么栽,白菜咋个种,为啥要盖地膜,农民开始有点谱了。
菜种出来了,又冒出个运销的问题。从8月份起,市区蔬菜办派出卡车,日夜守在菜地边,谁家割了菜,就随时免费运到城里,农民愿自己卖,也可免费跟车同去。罗应全等几户农民8月中旬跟车第一次进城卖菜,蔬菜办的同志不仅帮助维持秩序,还帮他们称秤,农民自己收钱。如今,黄花哨村还出现自行车队,每天清晨有一二十辆车拖着菜进城去卖。
粮改菜,农民无疑要经历个艰难的过程。但是,当他们看到农技干部这样不辞辛劳,市区领导多次来解决难题,特别是看到自己种出的菜一车车运进城去,这家卖得好几百元,那家赚了上千块,他们心里比过去踏实多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