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耕山有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8-23
第2版(经济)
专栏:短评

  耕山有道
郧阳地区对于经营不善的责任山、承包荒山,通过租赁、拍卖、联营等形式,吸引各方面的资金、技术、劳力一起来开发。这确是一着好棋,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
山场分包到户经营以后,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耕山的积极性。但山场不同于农田,耕山比种地要困难得多,不少农户面对成片的荒山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是把山场当作家产长期看守着,还是把它当作资产推向市场?认识不同,效果大不一样。一些地方耕山的经济效益长期低下,出现“有山的无力开发、有钱的又无权开发”的现象,就与把山场当作家产看守、“饿死也不改嫁”的观念,很有关系。一旦主动去找“婆家”,使荒山进入资金、技术、信息密集的市场领域,投入有保障,开发有经验,管理有规章,耕山的形势便会改观。
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把山场推向市场,试行山地经营权及其开发成果产权的流转,在不少地方一开始就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和对现行山地制度的挑战而格外引人注目。我们的责任是加强引导,对山地经营权流转以及山地管理等,要在总结群众创造的基础上,逐步使其规范化、制度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