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搭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8-23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市场经济与人生追求

  搭车
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苏咏鸿
自“’93大学生暑假见闻”征文启事见报以来,我们陆续收到全国各地大学生的来稿。暑假即将结束。本报从今日起,将从大量来稿中选编数篇,开始“市场经济与人生追求”大学生暑假征文的刊载,欢迎大学生们抓紧时间,继续踊跃来稿。——编者
真是雪上加霜,在县城跑了一天,连同学的影儿也没见。回家的路还有十几里,借来的自行车又瘪了带,匆匆赶路的大卡车对我的招呼不屑一顾。我拖着疲惫的身躯,汗流浃背地走在山间公路上。
“叮当当,叮当当……”一阵铃声从背后传来。只见一头灰色毛驴拉着一辆板车向我奔来,赶车的老汉不停地挥动鞭子。
“大叔,大叔。”在我的叫喊声中,老汉勒缰停车。他上下打量着我,又望望凹凸不平的山路,看看浑身冒汗的毛驴,稍犹豫了一下,便招呼我赶紧上车。我把自行车横躺在车后边,老汉把他从城里捎回的零碎东西往中间拢了拢,腾出一块地方让我坐下。在老汉的催促下,毛驴迈着沉重的步子向前拽着。
听老汉说,他每天往城里送一趟山货,换成各种商品回山里卖,生意还算红火。他听说我也是乡下人,话便多起来。
“娃呀,我不是看天太晚,就不捎你了,火爆的天,牲口顶不住炝呀。”
我知道他话中有话,心想,无商不奸,无奸不商,现在人不就是为了几个钱吗?这时,放假归途中的一幕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246次列车奔驰在漆黑的夜色中。闷热的车厢里,挤在过道上的乘客连续站了几小时,显得疲倦不堪。一位准备在邯郸下车的青年正在收拾行李,一直站在他旁边的一位民工很快凑过来,想等他下车后坐下。那位青年突然向他索要10元钱的“让座费”,民工摸摸口袋,只有6元钱,青年说少一分也不行。这时,一位生意人模样的旅客掏出10元钱,抢先“买”走了那个座位……
“看你像个大学生吧?”老汉的话打断了我的思绪。我一边点头,一边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里仅有的4元钱,心想:要钱就给吧,人家赚个钱也不容易。
“咱山里出个大学生可稀罕了。对啦,我儿子今年也考试了,这几天要进城报志愿,你给参谋一下。”
听老汉带有几分钦佩的口气,我便自信地说:“现在财经和电子专业都很吃香,将来毕了业很容易进大城市。”老汉沉默了很久才说:“我打算让他报师范院校,听说师范毕业的学生好回来。城里人才挤得满当当的,咱山里缺知识人,回来当个教师有用武之地。”
夕阳躲进西山里的一瞬,泼洒出火红的云霞,给越来越近的山村涂上了神秘的色彩。老汉和我都沉默起来,驴蹄、车轮、铃铛奏出更加高亢的歌……
我该下车了,老汉下来帮我搬下自行车,我从口袋里掏出4元钱,赶紧递上去说:“大叔,您看这点钱少不少?”
老汉像是吃了一惊,脸色骤变。然后,爽朗地大笑起来:“我还是第一回遇到搭车给钱的。娃呀,咱山里人可不能光认钱呀!”他果断地推回我拿钱的手说:“别拉扯了,我还有几里路,要打黄昏了。”说完,一抬屁股坐上板车,鞭子一甩,又匆匆赶路了。
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久久不愿离去。多么朴实的老人啊!从你身上我看到了人间的真善美。我要说,大叔,我错怪了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