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个体书摊“揭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8-24
第8版(副刊)
专栏:热点透视

  个体书摊“揭秘”
李战吉
跳上书摊的“擦边球”
个体书摊的兴起,打破了新华书店一统天下的死水,加速了图书的流通和消费;不过,如果稍加留神,就会发现格调不高的书刊统治了相当多的书摊。
近来,杂志化的图书风靡市场。这些图书,有不少是打着“破案”、“曝光”、“揭秘”的旗号在描写凶杀、暴力和性。即使在图书市场管理比较严格的浙江省,书摊上也摆满了《肉体强盗在行动》、《怪案·奇案·性暴案》等花样繁多的这类16开书。这些书在标题上煞费苦心。有一种《万事通精选》,在目录的64个标题中,与“性”有关的19个词就出现了32次。
这些书虽然包装得邪乎,但是正文内容却没有跑到“界外”。文字粗俗、印刷粗糙自不待言,但描写到容易“犯规”的敏感区域,却是点到即止,这就是书刊市场上的“擦边球”。某些想以书猎奇的读者大呼上当,卖家倒是心安理得地赚钱。
书摊上流行的“擦边球”大致有三类:一类是打着“性科学”的幌子推销色情内容;一类是假借弘扬民族文化的旗帜贩卖封建迷信;一类是利用揭示“红墙内外秘闻”的名义兜售胡编乱造的“故事”。
“皇帝”编辑的图书
很多从事图书市场管理的地方同志都在埋怨——“下边扫垃圾,上边倒垃圾”,一些出版社成了“垃圾制造商”。
最近,两家出版社出版了一种32开的杂志型的书,总标题为“法制故事”和“法制故事精选”,内容也多是些《被污辱的“女儿”》、《调夫换妻悲喜剧》之类的东西。这类书故事离奇,文字平庸,既无文艺、又无教育,不知为什么这些出版社一改出版宗旨,跟在“书商”屁股后边跑。
近几年时兴卖书号,不少出版社以几千上万元把书号卖给书商,坐收渔利,至于书商编什么文章、出什么书就撒手不管、听之任之了。
一些“书商”连书号也懒得买,干脆假冒出版社、假冒书号,干起了非法出书、大赚黑钱的勾当。目前充斥书摊的低格调书刊,大都是这类“书商”的“杰作”。
今年4月份上市的一本《人生透视(五)》,出版日期堂而皇之地印作1993年6月。《肉体强盗在行动》一书标为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责任编辑竟署名为“皇帝”。既然编辑是皇帝,那么读者就只有当奴仆的份儿了。
淫秽书刊的“黄色通道”
去年冬天以来,广东省的一些城市出现了一套系列“黄”书。一种是32开本的,封面上标着“新潮小说”、“成人小说”或“三级小说”;一种是16开本的,封面是性感女郎的照片,还印着那些令人作呕的标题。这无异是在昭示着这些书是名副其实的淫秽大拼盘。书中人物就是性符号,几乎没有一个干净页。
这套书的数量之大、泛滥之快令人瞠目。据统计,系列“黄”书品种已达一百多种。今年6月份之前,“黄”书还仅仅横行于广东的一些书市,而7月下旬,北京的某些个体书摊已经有了这类书的“盗印本”。
据广东的某些书摊摊主说,这些书来自广州市的某图书批发市场,一些非国营的二级图书批发单位正在成为淫秽书刊的流通渠道。书贩子们煞费心机地设法逃避打击。有些人从事“地下”交易,贩子送书刊上门,摊主看样买货,双方不留姓名;有些人把书刊发上火车、汽车,人坐另外的车走,目的地无人检查则迅速提书,有人检查则弃书而逃,非法书刊正在形成一个非法的“第三渠道”。
依法管理重在堵源
“扫黄”、“打非”的直接对象当然是那些非法经营的摊贩,然而更重要的还是堵源。合理地解决出版社卖书号的问题,即使不能根绝非法图书,也会保证更有力地遏制和打击这些文化蛀虫;下力量处理印刷企业承印非法书刊的现象,就会关上淫秽书刊露脸的方便之门。
不过最根本的也许是健全法制。有些地方对违法犯罪分子以罚代刑,甚至以地方保护主义助长了非法书刊的蔓延,从而无法给“贩黄”、“卖非”分子以致命的打击。看来,只有依法加强对图书出版、印刷、经营的“一条龙”管理,才能有效地扫除淫秽书刊,取缔打击非法出版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