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书斋一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8-24
第8版(副刊)
专栏:

  书斋一得
奚川
古之名流雅士不少建有自己的书斋,并为之起有各色各样的雅号,以言志抒情,励行明节。许多书斋斋号的由来还有着有趣的故事和传说,一些前贤名哲的书斋保留至今,成为一种富有特色的人文景观。今天,随着文化出版事业的发展和住房条件的改善,学者文人置书斋,起斋号的风尚也兴盛起来。
“三闲居”是一位文学评论家的书斋号。主人潜心于文学研究,安居于书斋生活。“整日枯坐房中,腿闲;不用说话,嘴闲;不说自然也不用听,加之耳聋,耳闲。”故名“三闲”。“耻不足斋”斋主是位晋国史专家。其斋号缘起于古人的“三不足”(力不足则伪,知不足则欺,财不足则盗)。主人对现今知识界时有“伪劣产品”上市,以之沽名获利的不良风气十分鄙视。故书此斋名既以自诫,兼讽时弊。一位擅长诗、词、对联、文字及书法的教授,因索求者络绎不绝,且年迈,应接不暇,积了若干的文债,遂将书斋定为“五债堂”。如果说学者教授的斋号古朴严谨,独具书卷之气;作家艺术家的书斋号则显得洒脱飘逸,不拘一格。“不了屋”的主人想到还有许多可写之人可写之事而未写,不拟就此了却写作生涯。“听蛙斋”、“噪耳居”、“潺湲斋”、“学洒脱斋”等等,各有各的由头。而那些身居“官”职者,斋号多为“养廉斋”、“正冠堂”、“一得斋”等等。
品鉴名人大家的书斋斋号,不仅能了解主人的志趣追求,学习名家潜心研读,励志耕耘的治学精神;对于观世风,知得失,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不无裨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